时评:从农机出海看中国制造扬帆远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15:00 3

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农机市场迎来销售旺季。各种先进的种田“神器”,不仅活跃在国内的田间地头,还乘风破浪远销海外。在浙江金华,农机生产线开足马力、昼夜运转;非洲的农田里,中国制造的拖拉机翻耕着新泥;东南亚的种植园里,园主对来自中国的农机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农机市场迎来销售旺季。各种先进的种田“神器”,不仅活跃在国内的田间地头,还乘风破浪远销海外。在浙江金华,农机生产线开足马力、昼夜运转;非洲的农田里,中国制造的拖拉机翻耕着新泥;东南亚的种植园里,园主对来自中国的农机产品赞不绝口。据海关统计,2024年,金华农机出口额近30亿元,同比增长53.8%。这一繁荣景象,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机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更成为洞察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口。“农机出海”这一缩影,清晰展现出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浪潮中扬帆远航的壮阔征程。

2024年7月13日,在位于济宁市兖州区的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总装线上生产农机设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技术赋能,创新驱动塑造核心竞争力。中国农机在全球市场的制胜关键,在于其技术路线始终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实现高性价比。采棉机作为农业机械领域“含金量”较高的设备之一,近年来,国产采棉机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某品牌六行自走式圆捆打包采棉机集采摘、压缩、打包等功能于一体,一台能抵1500人手工采摘,而且价格比国外产品便宜300万元左右。这种技术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制造业长期研究市场需求、持续创新的结果。企业在追求性能提升的同时,更注重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点,这种务实的路线使得中国农机在性价比上具备显著优势。技术创新并非农机行业的专利,在整个中国制造领域,创新都是核心驱动力。从电子信息产业到高端装备制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凭借独特的优势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链式协同,产业集群构筑发展新优势。中国农机成功出海,离不开成熟且韧性十足的产业链支撑。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关联企业300余家,产值600亿元,以中国一拖为龙头,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企业有700余家,其中洛阳本地企业超200家,拉动相关产值达150亿元。无论是越南所需的水稻精量播种机,还是巴西需要的大豆联合收割机,中国农机企业都能依据全球不同地区的需求,迅速调整生产策略,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中国制造的其他领域,产业集群效应同样显著,如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江苏的纺织产业集群等,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集群模式让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细分深耕,专注领域拓展全球贸易网。中国制造的独特发展路径,还体现在对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上。中联重科的Speedster系列谷物联合收割机凭借其作业速度快、清选脱粒干净,还能通过更换附件满足多种作物收割需求的特点,多次批量出口孟加拉国,使得中联重科在孟加拉国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助力中国农机在该国谷物收获机械细分领域扎根发展。中国制造企业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聚焦细分市场,凭借精细化运营,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护城河”。农机出口目的地从传统市场拓展到中亚、拉美等新兴区域,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差异,开发定制化系统,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制造正通过细密的市场渗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全球贸易网络,不仅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也让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智能升级,制造转型迈向高端价值链。智能化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方向,也是迈向高端化的重要标志。在农机领域,无人驾驶插秧机借助卫星遥感数据自动规划路径;农机制造车间里,机械臂熟练地焊接第五代智能收割机;农机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在非洲市场催生了“按作业量付费”的新模式,单台农机服务收益显著提升。智能化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为印尼客户提供农机的同时,还附赠土壤改良方案和种植培训服务,这种“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制造正从“价格优势”迈向“价值输出”阶段。在其他制造领域,智能化变革同样如火如荼。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塑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春耕时节农机的阵阵轰鸣,奏响的是农业现代化的激昂乐章,更是中国制造向新质生产力大步迈进的铿锵足音。在持续创新中铸就坚韧品质,在深耕市场中积蓄发展能量,在价值重构中开拓全新局面……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中国制造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凭借卓越的产品、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必将成为全球制造业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占据更为关键的位置,为中国经济不断增添韧性和活力,引领世界经济驶向更加繁荣稳定的未来,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路小舟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来源:宣讲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