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王族DNA检测结果已出!看看你是不是禹王后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14:52 2

摘要:姒姓是禹王的直系血脉,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姒姓人口不足2000人,而姒姓最大的聚居地正是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大禹陵下,禹陵乡禹陵村。该村现有姒姓后裔100多户、300多人,他们是大禹的嫡系后裔,世代守护着大禹陵。

《史记》记载,大禹开创的夏朝为姒姓。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

《史记》又记载,大禹死后葬在浙江会稽。

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固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史记.夏本纪》

《史记》里的这些记载是否正确?

毫无疑问。

姒姓是禹王的直系血脉,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姒姓人口不足2000人,而姒姓最大的聚居地正是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大禹陵下,禹陵乡禹陵村。该村现有姒姓后裔100多户、300多人,他们是大禹的嫡系后裔,世代守护着大禹陵。

据报道,复旦大学的分子人类学教授李辉对姒姓人口进行基因检测,得出该姓氏的Y染色体类型为O1a1(O1a-M119)。

更精确地说,绍兴大禹陵的姒姓人口,基因检测出来的具体类型,是O-M119-CTS5726-F14840-MF63114。

也就是说,大禹王的嫡系基因类型,是属于O1a1(O1a-M119)下游分支的O-M119-CTS5726。

先来说说O1a-M119这个基因,根据多个研究数据,O-M119(单倍群O1a)如今在中国人口中的占比约为10%-11%,相当于是每十个中国男子中就有一个是属于这个基因!

O-M119(单倍群O1a)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频率较高,据分子人类学推测,这个基因大约2万年前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与百越族群关联密切,被认为是百越族群的核心父系来源,并高频分布于台湾原住民、侗台语系及南岛语系人群,其基因分布也与南岛语系(Austronesian)的扩散路径一致。

如今,台湾大部分的原住民基因类型也都是O1a高频,强有力支持了南岛语系从台湾向太平洋岛屿扩散的观点。

O1a-M119这个基因与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扩张密切相关,尤其在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早期农业文明关联紧密,可能通过军事扩张或人口迁徙影响了华南及东南亚的族群结构。

良渚文化目前已经检测到的人骨基因,绝大多数都是O1a-M119!

而抱雪斋已经反复证明,大禹开创的夏朝就是浙江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也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上游,距今一万年以上。

所以,大禹,是一个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浙江人,是百越民族的祖先。

大量考古发现和分子人类学研究已经公认,福建亮岛人,与南岛语族祖先直接关联!

也就是说,遍布整个太平洋的南岛语系人群、台湾原住民和大陆百越民族,和一万年前开创了夏朝的大禹王一样,来自同一个2万年以前的祖先,O1a-M119。

甚至这些人中,一大部分就是大禹的夏王族直系后人,他们的基因类型是O-M119-CTS5726!

来源:老勇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