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到意大利时,你以为自己是《罗马假日》里的优雅主角,结果一不小心活成了“留子发疯文学”现场——语言课上懵成表情包、考试前通宵赶作品集、选错专业后天天想退学……
刚到意大利时,你以为自己是《罗马假日》里的优雅主角,结果一不小心活成了“留子发疯文学”现场——语言课上懵成表情包、考试前通宵赶作品集、选错专业后天天想退学……
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让意大利留学生肠子都悔青的五件事,希望能给即将踏上留学之路,或者正在意大利奋斗的同学们一些启示。
没好好学语言
你以为的“够用”,分分钟让你社死!
语言是打开一个国家文化与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意大利留学更是如此。不少留学生初到意大利,以为日常用英语交流就足够了,忽视了意大利语的学习。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无论是课堂上教授的授课,还是生活中与当地人的沟通,流利的意大利语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授激情讲文艺复兴史,你全程微笑点头,实际连作业要求都没听懂。
别只会Ciao和Grazie!入学前至少刷到B2水平,否则语言的不足,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你与丰富的意大利留学生活隔离开来。
拖延症晚期
没有预留充足的时间准备作品集 /tolc 考试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作品集是入学考试的关键。而综合类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绕不开 tolc 考试。许多同学在申请留学时,没有合理规划时间,导致准备不充分。
对于艺术设计类院校而言,作品集是个人创造力、专业技能和艺术思维的立体化呈现,需要经历选题构思、实践打磨、视觉排版等多轮迭代,甚至需结合意大利院校的审美偏好进行本土化调整。
仓促完成的作品集往往流于表面,难以体现深度的专业沉淀;而充足的时间则允许创作者反复优化叙事逻辑、实验材料技法,并通过专业反馈提升竞争力。对于需参加TOLC考试(如工程、经济等专业)的学生,考试内容涵盖数学、逻辑、科学等综合学科,提前系统训练能有效弥补知识断层,适应意大利特有的题型思维。
更重要的是,充足的准备周期为应对突发情况(如材料审核延迟、技术故障或考试政策调整)提供了缓冲空间,避免因时间压迫导致的焦虑心态。
意大利院校普遍重视申请者的专业潜力与严谨态度,充分准备的过程本身即是对学术追求的直观证明,直接影响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学习能力的判断。
没认真选择专业
专业难度超预期 逐渐丧失学习动力
意大利大学本科专业五花八门,选择非常多,但面对这么多的选择,有“选择困难症”的同学一定“眼前一黑”。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盲目跟风,或者对专业缺乏深入了解,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其实我们可以继续借助官网,来帮自己做选择。
首先向内探索兴趣与能力:花时间认真思考自己的爱好与热情所在。其次向外锚定专业价值:研究意大利教育特色与行业趋势,例如博洛尼亚大学的古典文学、米兰理工的工业设计、博科尼的商科均属全球顶尖。第三是务实匹配申请门槛:确认语言要求(意/英授课)、入学考试类型(如TOLC-E经济类、TOLC-I工程类)、作品集方向或预科要求,避免因准备错位而错失机会。最后,每所院校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可以和留学顾问、学长学姐多多交流,结合院校开放日、校友分享会等渠道获取真实体验,必要时列出2-3个梯度志愿,既能聚焦目标,又为调整留出空间。
冒犯教授
忽视正确的社交礼仪
在意大利的校园里,尊重教授和遵循正确的社交礼仪至关重要。但有些留学生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无意间冒犯了教授,给自己带来了不良影响。
▪邮件开头直呼“Ciao Professor!”(应用“Gentile Prof. Rossi”)
▪上课迟到大摇大摆进教室(正确操作:敲门说“Scusi”)
▪平时与教授沟通近乎为零,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给教授发WhatsApp求通融...
意大利教授表面热情,实则礼仪控到骨子里!有很多留学生同学们都会吐槽,刚去上课没几天,教授就对自己爱答不理的,难道教授也会种族歧视吗?
其实不然,很有可能是你不经意间踩到了教授的“雷区”。所以留学生们一定要注意!
没有平衡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要么卷到猝死,要么躺到挂科?
留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充满了各种诱惑和挑战。一些同学在面对自由的生活时,没有把握好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意大利的留学生活非常注重自我管理。这里没有刻板的课程监督,却对时间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教授不会追着你要作业,但严格的学分制度和毕业门槛不会为拖延让步;博物馆、咖啡店、市集充满诱惑,但若放任自己沉溺于“自由的幻觉”,很可能陷入期末论文堆积、考试挂科的恶性循环。
平衡不是牺牲,而是优先级的选择,只有让学习成为习惯而非负担,才能在这场跨文化成长之旅中,既收获文凭的重量,也拥抱生活的浪漫
来源:意大利留学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