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AI加持下基层医生身份或将转变|行业观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21:12 2

摘要:中国基层医疗正面临医保监管趋严,医疗科技变革的冲击,当下应如何探索新的发展途径?3月26日-28日,由诊锁界、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举办的2025第6届诊博会暨美好基层医疗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次诊博会以“涌现——迎健康需求爆发,以客户价值创造驱动新增长”为主

财联社3月26日讯(记者 何凡)中国基层医疗正面临医保监管趋严,医疗科技变革的冲击,当下应如何探索新的发展途径?3月26日-28日,由诊锁界、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举办的2025第6届诊博会暨美好基层医疗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次诊博会以“涌现——迎健康需求爆发,以客户价值创造驱动新增长”为主题,与会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AI技术等手段让基层医疗向精细化、理性化发展。

巨变改革期中的基层诊所如何突围?

针对目前基层诊所的发展态势,诊锁界创始人高哲认为,当下基层门诊面临巨大的挑战。其表示受公立医疗吸流,消费降级后病人延迟看病,各类养生疗愈机构不断涌现等因素影响,2024年门诊量出现下降。

强森医疗集团董事长何海洋也赞同上述说法并表示,目前医疗服务一级市场融资总额呈逐年下降态势,体现出信心不足,不确定性增加的特征。此外集采的强力扩围,以及医保控费趋严、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基层诊所利润空间被压缩,纷纷“以价换量”。

但高哲强调说明,我国诊所仍处于巨变改革期,该时间段约为2016年-2030年,呈现出各年龄段人群旺盛需求的特征,同时“强基层”的趋势可能才真正开始。2023年总门诊量同比增长了11.36亿元,基层医疗门诊量比例为51.7%。与药店发展情况相比,诊所连锁化率相当于15年前的药店连锁阶段,随着医药院外终端市场份额持续增大,诊所会成为更主要的受益者,而另一方面,药店向专业化方向的突破,将逐步成为诊所最大的竞争者之一。

何海洋认为,基层医疗服务必须改变理念,转型升级,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用户生命周期管理(LTV),建立从预防,诊疗,康复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另一方面,在细分赛道进行突围,提供基于数据分层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并利用服务+实物的方式,产品化、垂直化激活增量需求,同时从“单打独斗”走向“社区联盟”,构建生态合作,共建社区“15分钟健康生活圈”,从“定点机构”向居家医疗,职场健康干预等场景延伸,让基层医疗服务成为患者离不开的“健康伙伴”。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曹虎则以梅奥诊所为例,强调了“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其认为技术是工具,而人文是核心。基层医疗机构要学习如何讲好情感和价值观故事,让客户看到品牌“如何做”,向人们提供更多与品牌互动的触点,提高品牌信誉和顾客终身价值,另外,制定品牌战略时要有前瞻性考量,避免成为“什么火做什么”的跟随者。

AI医疗或从诊所走向家庭

基层医疗如何更高效挖掘健康需求?在今日会议中AI技术被频繁提及,随着大模型的涌现,医疗人工智能掀起热潮,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影像AI诊断、智能导诊、预问诊、健康咨询、报告解读等服务。

当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AI技术助力提升基层医疗运营能力。例如3月久远银海(002777.SZ)推出的诊所智能体“杏灵”,该技术基于银海闻语大模型与DeepSeek,具有生成预问诊报告,提供鉴别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案建议等功能。科大讯飞(002230.SZ)旗下讯飞医疗(02506.HK)以AI技术为医疗行业提供辅助诊断、治疗效果评估、诊后管理、慢病管理等解决方案。卫宁健康(300253.SZ)的WiNEX Copilot智能医护助手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化服务矩阵。

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总经理郑佩在演讲中将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数智化升级,开发诊所专属APP或小程序,集成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电子处方等功能;第二,AI工具辅助,利用DeepSeek等大模型进行皮肤病图像识别,慢病风险评估等,增强技术竞争力;第三,数据驱动运营,建立患者数据库,分析消费习惯和健康需求,定向推送个性化服务;第四,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引流,增加客户黏性。

在基层医疗中AI技术具体将使用在哪些场景中?“AI说到底还是软件,需要有所附着。”长济医疗CEO梁大盛认为,自今年春节以来,DeepSeek大幅降低了医疗AI的研发成本,安必平(688393.SH)、诺禾致源(688315.SH)等智能医疗概念股大涨,国内医药行业乃至整个科技领域价值得到重估,“AI辅诊可分为三大场景,其一是附着于系统,如卫生院HIS系统,诊所/卫生室SaaS系统;其二是附着于硬件,如IVD设备和影像设备等医疗器械;其三是以医共体、医联体等远程医疗平台为代表的平台。”

展望未来,梁大盛预测,配合智能检测设备的AI健康医疗服务有望使AI医疗从诊所走向家庭,“平安好医生(01833.HK)曾在2019年推出一分钟诊所,而在更远的未来,搭载AI功能的‘无人诊所’时代有望来临,医生或将从‘诊断专家’转向‘医疗顾问’,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让基层医疗回归‘人的温暖’。”

来源:财联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