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带状疱疹 让更多人远离“缠腰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06:33 2

摘要:今年2月24日至3月2日是第四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带状疱疹,鼓励及早预防,降低发病率。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皮疹呈带状分布,常伴随神经痛,民间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龙”“蛇缠腰”等,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该病毒。

今年2月24日至3月2日是第四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带状疱疹,鼓励及早预防,降低发病率。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皮疹呈带状分布,常伴随神经痛,民间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龙”“蛇缠腰”等,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该病毒。带状疱疹高发于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感染风险越高,病情也越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也易患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带状疱疹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我国民众对带状疱疹及其危害性认识不深,也未形成正确、牢固的预防观念。本文将带读者进一步认识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经飞沫和接触传播,首次感染人体会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被彻底清除,而是潜伏在人体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随着年龄增长导致机能衰退,或者在过度劳累、长期熬夜、患有其他疾病等情况下,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就可能被激活,病毒会损伤神经引起疼痛,当病毒到达皮肤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水疱出现。

带状疱疹的流行情况。年龄越大的人越易患病,而且病情往往更严重。老年人往往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合并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约50%,70岁以上可以达到70%。根据公开报道,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带状疱疹患者会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碍,很多患者不得不长期频繁就医,工作与家庭生活都深受影响。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典型症状是疼痛和皮疹。发病初期,患者会有皮肤刺痛、瘙痒或麻木等异常感觉,甚至会持续感觉到刀刺般疼痛等,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胸背部、腰腹部,也会出现在面部、颈部等。随后会出现皮疹,在刺痛区域形成身体单侧带状分布集群的水疱,沿着神经分布的区域排列。病变部位皮肤变红,轻触剧痛,水疱内液体清亮,随后会出现结痂。

带状疱疹的危害。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疼痛包括急性期疼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导致的长期持续疼痛,后者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这种疼痛性质多样,除刀刺般疼痛,还有烧灼、电击或撕裂般疼痛等,从而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日常活动,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域,则会影响眼睛和视力,严重时可导致角膜炎等眼部疾病,甚至有失明风险。当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患者可出现外耳道疱疹、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面瘫、眩晕等情况。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在发病早期,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止痛治疗:若患者为轻度疼痛,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疼痛患者,则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或者抗癫痫药物。营养神经治疗:使用维生素B1、B12等药物可以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神经损伤带来的后遗症。局部治疗:对于水疱,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来收敛、干燥皮疹;如果水疱破裂,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来预防感染。

带状疱疹的预防措施。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心情舒畅,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被激活的风险。此外,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最经济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和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不了解接种疫苗这一重要的预防手段。其实,并不是只有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该尽快接种疫苗,50岁及以上人群都应该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应考虑疫苗品种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症等信息。

针扎刀割、彻夜难眠、辗转求医、长期煎熬、身心疲惫,被带状疱疹困扰的不仅是个体,更是患者所在的家庭。因此,应不断加强科普宣传,向社会大众大力普及带状疱疹和疫苗的相关知识,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带状疱疹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版审核:张娜 本版统筹:廖欣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