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懂先生,美国安顾问泄密被我开了,V我50明天安排你上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09:15 3

摘要: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老牌主流媒体《大西洋月刊》的官网上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文章作者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是《大西洋月刊》的主编兼资深记者,因为其支持民主党的政治立场,再加上老是在舆论场上拨弄以懂先生为代表的美国MAGA派的逆鳞玩

笑死了笑死了,我真是快被这届美国政府那股子浓到无以复加的草台班子味儿给笑死了。

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老牌主流媒体《大西洋月刊》的官网上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文章作者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是《大西洋月刊》的主编兼资深记者,因为其支持民主党的政治立场,再加上老是在舆论场上拨弄以懂先生为代表的美国MAGA派的逆鳞玩,所以现在已经被懂先生的政府班子给拉黑了,这位老兄在他这篇文章里披露了大量堪称炸裂的消息。具体有多炸裂呢?我把原文的要点一一摘出来让你们品品,大家看完就知道了。

要点1:当地时间3月11日,戈德堡在“讯号”(Signal)上收到了一个昵称“迈克尔·沃尔茨”(Michael Waltz)的联系请求。戈德堡猜测这位“迈克尔·沃尔茨”可能是懂先生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但也只是猜测,其真实性无从考究。戈德堡过去和沃尔茨曾经有过一面之缘,但由于这届美国政府与民主党喉舌记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懂先生本人对戈德堡的持续关注,这令他一度十分怀疑,这搞不好是一场钓鱼执法,对方是冒充沃尔茨故意加他套他话的。毕竟这年头世道险恶,在美国当记者已经成了高危职业,敏感信息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戈德堡对此不得不防。

虽然心存顾虑,但是迫切想要搞个大新闻的职业冲动最终还是诱使戈德堡通过了对方的请求。他不知道这个沃尔茨是不是就是那个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但他希望对方是,因为这样他就有望从对方的嘴里撬出有关俄乌、伊朗或其他重要议题的内幕消息了。

要点2:这“讯号”又是个什么东西呢?根据我查到的公开资料,这是一款由美国非营利组织西格诺基金会(Signal)开发的跨平台加密消息服务软件。它以端到端加密技术为核心,确保用户通信内容,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文件等仅限发送方和接收方解密阅读,即使西格诺基金会的服务器也无法获取消息内容。因其严格的隐私保护机制,所以“讯号”也被卡巴斯基等安全机构列为目前应用市场上最安全的消息应用之一。

“目前应用市场上最安全的消息应用之一”,这段介绍放在本期内容的文章背景下看,多少沾点喜感。

要点3:3月13日下午4时28分,戈德堡在“讯号”上收到一条通知,他被沃尔茨拉到了一个名叫“胡塞PC小组”的聊天群里。沃尔茨在群里说:“我们这个群是一个核心群,是为了协调胡塞问题,特别是未来72小时内的打击行动专门成立的。我的副手亚历克斯·黄(Alex Wong)将根据今早战情室会议整理出一份行动清单,并于今晚发送给各位。各位群员请提供各自联络人的有关情况,以便协调。”

PC是“核心委员会”(Principals Committee)的英文简称,它通常代指由美国国家安全高层官员组成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中一般包括防长、国务卿、财长和中情局局长等美国政府要员。按照戈德堡本人的说法,他在此之前从未被邀请参加白宫的核心委员会会议,也从未听说这类机密会议原来是可以通过一款商用聊天APP召开的。

这话说得再通俗一点,意思就是:我们这种寻常牛马用聊天群聊工作也就算了,怎么你们这些军政要人商议军国大事也这么凑合呢?这都不是一般的草台班子了,干脆该叫草台棚子算了。

要点4:被拉进群里之后,戈德堡仔细看了一眼群成员名单,结果发现这些群友的来头一个比一个大,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美国副总统万斯、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懂先生的中东和乌克兰问题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白宫幕僚长苏茜·怀尔斯,以及他们的助手共计18人。

这些群成员有的群昵称是全名,比如迈克尔·沃尔茨;有的则是简称,比如TG(图尔西·加巴德)。戈德堡的群昵称就是简称JG,因为群主也没叫大家把群昵称统一改成自己的全名,所以也没人在意这些细节,所以戈德堡就这么顺利潜伏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戈德堡的潜伏过程如此顺利,现在有一种比较合理的猜测是:沃尔茨在拉群的时候明显是拉错人了——戈德堡的姓名缩写JD和懂先生的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的完全一致,沃尔茨估计是把戈德堡的“讯号”账户给当成格里尔的了。

要点5:在被拉进“胡塞PC小组”并看到群里出现了那么多大人物之后,戈德堡感觉更迷了,他后来就这个群的有关情况咨询了自己的多位同事,迫切地想要知道这是不是有人在故意布局钓他的鱼,还是说这是什么外国情报机构或媒体组织的恶作剧。

戈德堡强烈怀疑这个群的真实性,因为直到这时他仍然无法相信,美国国家安全高层会在一款商用加密聊天软件上讨论针对胡塞的战争计划此等军机大事,更无法想象,堂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居然会鲁莽到在不作任何事先核验的情况下,就将《大西洋月刊》的主编拉入到如此敏感的一个群聊里。

要点6:3月14日上午8点05分,沃尔茨又在群里发了个通知:“家人们,请根据懂先生今早的训示,查阅你们加密邮箱中的任务清单。国务院和国防部已拟定对盟友的通知流程,联合参谋部将发送具体行动时间表。”

沃尔茨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家人们,我今天在密歇根参加经济活动,但我觉得当前行动可能存在误判。仅3%的美国贸易依赖苏伊士运河,而欧洲占40%。懂先生已经强调了给胡塞方面一点颜色瞧瞧的重要性,但我不确定他是否意识到,此举与我们对欧政策的矛盾性。这一打可能会把国际油价给打到天上去,所以我建议,该计划不妨推迟一个月,我们应当先把舆论铺垫做好。”

中情局长拉特克利夫发送了一条疑似涉及真实情报行动的信息。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说:“副总统阁下,我理解您的担忧,但夜长势必梦多,箭已在弦上,此时将行动延迟,势必会增加泄密风险,要么以色列就会抢在我们前头动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红海航行自由、重建美国威震天下的雄风,现在是最佳时机。我们国防部已万事俱备,只待懂先生发号施令了。”

随后,美国国土安全顾问兼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也加入这场政策讨论,他强调了打击行动结束后向埃及和欧洲索取回报的必要性:“如果欧洲不肯给予我们补偿,我们该如何反制?美国恢复了红海航道的航行自由之后,我们必须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赫格塞斯回复:“已阅,同意。”

当时正潜伏群里的戈德堡被这帮人一本正经的战争研讨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无论是投入度也好,还是其中涉及的细节也罢,都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沙雕群友应有的水平,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到了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戈德堡对此不无感慨地表示:

“这段聊天记录,无论用词还是论点,它们与相关人物的风格均高度吻合,如果这是在演戏,那我只能说他们演得也太像了;如果不是,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群里应该是真的。可它要是真的,为什么会没人注意到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存在呢?如果是骗局,那组织又是从哪儿找来的这帮演员,他们的政策洞察力和细节模仿堪称一流,难道这一切就是为了套路我这个杂志主编?”

要点7:3月15日上午11点44分,赫格塞斯在群里更新了一则群公告,公告上详细列出了美国即将对也门发动的空袭行动,包括打击目标、武器配置和攻击顺序等信息一应俱全。

根据这则公告,首轮空袭将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下午1点45分开始。此时,戈德堡正在一家超市停车场里等着吃瓜看戏。1点55分,他在X上搜索了关键词“也门”,结果发现,也门首都萨那果然遭了炸。

也门遭遇美军空袭

这时再看看群动态,沃尔茨在1点48分发了条消息,称赞此次空袭“干得漂亮”。拉特克利夫也说了句“开局顺利”以示祝贺。其他群成员有些发了星条旗,有些则发了天佑美利坚的表情包。那种扑面而来的班味儿和土味儿,像极了你在国内任何一个工作群里所能观察到的日常。天下牛马都一样,别以为你进了美国政府的核心圈子能有什么区别,无非也就是换个地方给领导继续发“1”和“收到”罢了。

要点8:3月17日,沃尔茨作客ABC《本周》节目,并在节目中将此次空袭与拜登政府的“软弱反击”进行拉踩式对比,他说:“我们这次空袭可不是拜登过去搞的那种小打小闹,而是彻底消灭多名胡塞领导人的压倒性行动。”

至此,戈德堡终于确信,那个“胡塞PC小组”聊天群是真的。他于是赶忙退出了群聊,生怕退晚了被抓到小辫子后果难测。和所有的群聊一样,“讯号”的聊天群在群成员退出之后也是会有系统群发提示的,但即便是这样,后来也没人来找戈德堡追问核实有关情况。这期闹剧从始至终,既没有人关心过戈德堡的真实身份,也没有人在意过他是因为什么缘故退的群。

要点9:在文章最后,戈德堡吐槽道:“此次泄密事件的性质之恶劣,堪称前所未闻。堂堂一众美国国家安全高官,对‘讯号’这种软件的使用本应限于日常沟通,而非商讨军机大事。法律专家指出,沃尔茨等人的行为可能已经违反了《间谍法》——该法律规定,美国的‘国防信息’需要通过政府批准的权威渠道方得传输,而‘讯号’很显然是未经认证的。此外,该群聊中的部分信息被设置为‘一周后自动消失’,这也涉嫌违反联邦记录法。”

“和其他人相比,沃尔茨犯下的错误显然更加严重,因为他错误地将一名记者添加到了核心委员会的班子里,他的行为实际上引发了新的安全和法律问题。这个聊天群向来路不明的人传输了信息,不管有心还是无意,这就是典型的泄密行为。”

“事实上,这个聊天群里的群成员始终都清楚信息保密和行动安全的重要性,而这恰恰是整件事情中最讽刺的地方。当我还在这个群里的时候,在详细说明针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计划的过程中,赫格塞斯曾自信满满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截至目前,我们的行动安全都堪称无懈可击。’”

在退群之后,戈德堡试图通过各种官方渠道来核实有关情况的真实性。对此,不同美国官员的回应也各不相同。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布莱恩·休斯说:“相关消息属实,我们正在调查误拉无关人员进群的详细原因。这个群聊体现了政府高层间的深度政策协调,而且后来的行动成功也已证明,此次事件并未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万斯的发言人威廉·马丁说:“尽管有关消息给许多人造成了不良印象,但副总统完全与总统保持一致。副总统的首要任务始终是确保总统顾问向他充分介绍他们内部讨论的实质内容。万斯副总统明确支持本届政府的外交政策。总统和副总统随后就此事进行了交谈,双方的意见完全一致。”

至于懂先生本人,他没有对这件事情做正面回应,而是把矛头转向了《大西洋月刊》,当着记者的面就要把这家西方媒体批判一番,“我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我又不是他们家的忠实粉丝。对我来说,这不过是一本即将关门大吉的杂志而已。”

当你觉得你在工作中酿出的岔子已经够大了的时候,不妨看看现在的沃尔茨

懂先生这话说得其实没毛病,毕竟沃尔茨他们在拉群的时候也没把懂先生这个大领导给拉进来,所以他不知道内情很正常。不够这么大件事情,连戈德堡这种局外人都混进群了,贵为大领导的懂先生反倒被排除在外,这岂不是显得懂先生的班子更加草台了吗?

和懂先生一样因为这桩泄密丑闻而迁怒于媒体的,还有赫格塞斯。福克斯新闻的记者问他,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对胡塞空袭计划究竟是怎么泄给记者的?赫格塞斯完全顾不上回答问题,当着直播镜头的面劈头盖脸就把戈德堡给痛骂了一顿,“你是说那个欺骗成性、信誉扫地的所谓记者吗?他什么也不是,他就是个依靠兜售骗局混口饭吃的职业串子罢了。”

这事属于是马利克·胡塞听了都忍不住要笑的程度

戈德堡这篇文章的传播速度很快,《大西洋月刊》的官网才刊登出来没多久,国内一众社媒平台上的吃瓜网友就已经把相关乐子给搬了回来,并且围绕着这桩大洋彼岸的趣闻创作了许多新的网梗和段子:

“说真的,我觉得你们美国政府不应该攻击那个主编的职业操守,因为要不是他站出来,搞不好你们这帮人都已经把对东大的作战计划共享给他了。”

“这就是让一群网红来干这么正经的工作的下场,这一切都是懂先生的福报啊。”

“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你说反啦,这里是美国,所以应该改成‘泄密就上网,上网就泄密’。”

“这种离谱的情节要写成小说,我估计作者都会被读者骂成是‘弱智’,然后被迫退出文坛的。”

“小说只需要逻辑严密就好,而荒诞的现实所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大家记得对你们沙雕键政群里的逆天群友好点,搞不好这帮人私底下真的能决定国际政治的走向。”

“‘相亲相爱白宫一家人’‘军国大事讨论决策①群’本群仅限30人,群已满请加二群,总统除外。”

“欢迎川总进群!新人进群发红包!谢谢川总,川总好人一生平安。”

“看开头我还以为是那种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是托儿的骗子群……结果没想到你们美国人玩真的啊。”

“你们还记不得有一本情节特别离谱的网文,名字叫《懂先生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这么看来,这小说里的脑洞似乎也没有那么大了。”

“我不行了,我写不出什么分析来了,你说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呢?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领导班子,在一个群聊里聊炸一个穷国的地方武装这种事情,这帮人的画风就跟你和群里的沙雕网友商量好一块去爆隔壁贴吧一样。”

“那个记者在退群之前其实可以先改个群名的,比如‘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这样他在退群的时候,群系统就会自动发出一条消息——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退出了群聊。”

我问了一下狄熙客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不知道是不是他也被广大吃瓜网友的乐子人精神给感染了,结果他最后没给我什么正经的回答,反倒是也玩了个段子:

这出荒诞剧的最终章,或许应该用群公告的形式书写:

@全体成员,重要通知:“经查,群成员JG系《大西洋月刊》间谍,现对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作开除处理。我是懂先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因为泄密已经被我开了,谁先V我50刀乐,明天就安排谁上岗。本次空袭经费已通过群收款筹集,凭转账截图可以找@苏茜·怀尔斯(白宫办公厅主任)兑换一张五角大楼的参观券。”

这一整起事件犹如一场现实版《让子弹飞》——戈德堡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拉进了川普的战争指挥部。当戈德堡在超市停车场刷着X验证空袭时,白宫要员们正用星条旗表情包刷屏庆功,浑然不知群文件里的作战PDF已同步出现在《大西洋月刊》的官网上。这种把《纸牌屋》拍成《万万没想到》的操作,算是彻底揭穿了美国自诩“山巅之城”的底裤。

或许某天,当川普发现他自己亲自制定的作战计划也被挂上了暗网,而且售价仅有50美元时,他会对着福克斯新闻说出一番史诗级宣言:“没有人比我更懂保密,但我现在需要个华为折叠屏——IOS的撤回时间太短了,这非常非常糟糕,要安全还得是鸿蒙,这才是真正的MAGA科技!”(群主已开启全员禁言)

来源:孤烟暮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