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追思金门战役4:第28军攻平潭打得太顺,事后没有总结教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10:26 5

摘要:中央原定解放福建的任务是在1950年。但是渡江战役后形势发展比预想的要快得多。国民党政权四分五裂,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也没有敢动手干涉。为了一鼓作气追歼残存的国民党军,也为了最后消除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危险,中央决定提前一年解放全国。

叶飞回乡

中央原定解放福建的任务是在1950年。但是渡江战役后形势发展比预想的要快得多。国民党政权四分五裂,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也没有敢动手干涉。为了一鼓作气追歼残存的国民党军,也为了最后消除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危险,中央决定提前一年解放全国。

解放上海的战役刚结束,第三野战军首长就作出决定:以第8兵团继续担任南京、镇江警备任务并清剿苏南、皖南残匪;以第7兵团主力担任解放舟山群岛的任务,一部保卫海防和担任城市警备;以第9兵团担任上海市的警备及淞沪地区海防,并准备解放台湾;以第10兵团率第28、29、31军执行进军福建的任务。

第10兵团由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入闽前党中央又派张鼎丞任福建省委书记兼兵团政委。

福建是叶飞的老家。叶飞从1938年率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北上抗日后,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了。但此时的叶飞却丝毫不敢有衣锦还乡的轻松。鉴于上海战役中第10兵团伤亡较大,他首先建议入闽前部队休整一个月。得到华东局报党中央的同意后,他抓紧时间展开进军福建的准备工作,在部队中普遍开展了形势与任务教育,整顿组织,进行山地作战训练。又统一组织先遣队进入闽北地区,与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取得联系,筹集粮食,动员群众。

1949年7月2日,第10兵团开始向福建挺进。至7月下旬,第28、29、31军先后到达闽北的建瓯、南平、古田等地集结,兵团部进抵建瓯。

当时,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指挥10个军27个师约12万人,防守福建沿海地区及近岸岛屿。其中,第6兵团李延年部5个军13个师6万余人,防守福州地区;第8兵团刘汝明部2个军6个师3万余人,防守漳州地区;第22兵团李良荣部3个军8个师约3万人,防守泉州、厦门、金门地区。此外,舟山防卫司令石觉指挥3个军10个师约6万人,防守舟山群岛。另有空军第1、4、5大队,以定海及台湾为基地,执行空中支援、侦察、封锁海面及输送物资任务。

根据福建地区的敌情、地形,第10兵团首长决心分两个阶段完成解放全福建的任务:第一阶段,集中全力围歼福州地区守敌第6兵团,控制闽中;第二阶段,乘胜南下,攻占泉州、漳州以及平潭、厦门等岛屿,以求歼灭第8、22兵团。

第10兵团首先发起的是福州战役。当时进攻福州的作战方案有两个:一是采取大迂回,断敌陆上和海上退路,向南迂回,占领福州以南的福清、宏路,截断福厦公路,防止福州之敌南逃;二是只向东迂回,攻占马尾,断敌海上退路。

两个方案相比,前者困难较大,而且也是一着险棋。因为担任攻占福清、宏路的部队要走5天,而且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以疲惫之军插入福州、泉州之间,可能遭到敌人南北夹击。后一种方案则比较稳妥,但是战役发起后敌人很有可能会向南溃退,导致不能全歼。

经反复权衡,第10兵团决定采取第一个方案,实行大迂回,在福州外围撒下一张大网,以求全歼福州之敌。具体部署是:以第29军为右路,远程迂回攻占宏路、福清、长乐,断敌陆上退路;以第31军为左路,迂回攻占连江、马尾,断敌海上退路;以第28军沿古田至福州公路实施正面突击,会同左、右两路围歼福州守敌。8月11日,我军左路、中路发起战斗后,敌人一触即溃,向闽江以南逃窜。第29军此时已先敌占领阵地,迎头包抄,歼灭了大部分溃逃之敌。第28、31军并肩尾追逃敌,歼敌一部于南台地区。23日,福州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敌除一部逃往平潭岛和漳州、厦门外,其余4万余人被歼灭、俘虏,解放军官兵伤亡不足500人。

至此,第10兵团胜利完成了进军福建的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福州战役结束后,闽中之敌纷纷向南逃窜,收缩于漳州、厦门地区。为了不使国民党军获得喘息机会,第10兵团稍作休整后,疾速南进,继续追歼残余敌军。第29军主力沿福厦公路南进,在闽中游击队的配合下,于8月底至9月初,相继解放了莆田、惠安、晋江、安海、围头、水头、莲河等重要城镇。其中一部兵力于9月11日攻占了湄州岛,16日又攻克了南日岛。

第28军以83师担任福州市警备,其他部队集结于福清、龙田、高山、松下地区。第10兵团首长已经赋予了他们一个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的任务﹣夺取平潭岛。

第28军攻平潭

平潭是福建省东部沿海的一个岛县,由126个岛屿和702座岩礁组成,陆地总面积371.91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2164平方公里。该岛东濒台湾海峡,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县隔海相望,北与白犬列岛为邻,南与南日群岛对峙,因其地处我国南北"海上走廊"的要冲,故自古为海防要地。

平潭的主岛称海坛岛,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6713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海坛岛四周的卫星岛屿主要有东面的牛山岛,南面的草屿、塘屿,西面的屿头岛、大练岛、小练岛,北面的东庠岛、小庠岛等。

平潭原来没有国民党正规部队守备,只有一些地方武装。福州战役前夕,国民党福州绥署主任朱绍良、第6兵团司令官李延年为控制闽江出海口,确保海上退路,于7月初抽调第73军军部及15师进驻平潭。1949年8月中旬,防守福州的第73军238师、第74军军部及51师逃往平潭,增加了守岛兵力。

国民党第73、74军,是一对难兄难弟,与三野部队多次交手。莱芜战役中,李仙洲麾下的第73军全军被歼;孟良崮战役中,自诩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也没有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之后,两军又分别重建。但是好景不长,这对难兄难弟又分别在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被歼,真是命运多舛。此时驻守平潭岛的第73、74军已经是第二次重组的,重建时间不长,没有什么战斗力,只能依靠海峡天险负隅顽抗。

8月下旬,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汤恩伯、第6兵团司令官李延年前往平潭部署防务,将第15师缩编为一个团,归238师建制;将第74军缩编为第51师,归第73军建制。整编后,由原第73军军长李天霞任军长,下辖2个师7个团,共计1万余人。

同月,第28军指挥部在福清召开作战会议,制订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决心先攻取平潭外围的小练岛、大练岛、草屿、塘屿等卫星岛屿,继而从南、北、西三个方向总攻平潭主岛海坛岛。军山炮团实施火力支援。

第28军下属的各师团迅速展开了各项战斗准备工作:筹集民船,训练水手,勘察地形,了解气象水文情况,研究潮汐规律,进行海上航渡训练等。

进攻平潭的作战准备共征集到木船310艘,动员船工1600多人。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官兵们也渐渐熟悉了大海的脾性。

9月11日,各师、团进驻福清的大丘、万安、八尺和平潭的大扁岛以及长乐的松下等进攻出发地域隐蔽待机。

13日凌晨,第247团2营首先开始了渡海作战的第一仗。在炮火掩护下,他们直驶平潭西面的小练岛。担负主攻任务的4连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破浪前进,率先在预定地段强行登陆突破。5连、6连迅速跟进登岛,经过一小时激战,一举攻占小练岛并全歼守敌。当天晚上,第247团继续前进,向大练岛发起攻击。突击部队的抢滩登陆还算顺利,官兵奋勇冲杀,巩固了滩头阵地。

但是,巨大的危险也已经出现。

由于台风突然袭击,海面风浪滔天。第247团后续部队无法航渡。突击登岛的部队仅有5个连,而且团指挥所也未能及时到达。

更要命的是,国民党第73军为了据守大练岛,决定派第238师714团前来增防。当天中午,敌714团团长陈磊已经率团部和两个营抵达大练岛,另外一个营同样由于受台风影响,尚未到达。

而第28军原定的作战对象是驻守该岛的一个营,现在敌人已增加到一个团的兵力。敌情变化,形势异常紧张。5个连面对敌军1个团,如果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赶到,第247团先头登陆部队将陷入敌强我弱、极度困难的险境。

面对预想不到的变故,登陆的各连指挥员在没有团指挥所的情况下,临危不乱,一致决定继续向敌进攻,在进攻中消耗敌人,同时等待大部队的到达。

登岛的5个连队猛冲猛打,与敌战斗了一夜。至14日拂晓,攻占了大练岛西部的高地,歼敌一个营,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

14日中午,风雨渐止。第247团团指挥所和后续部队乘坐的船只终于靠岸,迅速投入战斗。两股力量合在一起,使得守敌节节败退,困守于卫营山的几个山头。在我军的政治攻势下,守岛的第714团团长只好率部投降。14日下午4时30分,大练岛宣告全部解放。

在247团进攻小练岛同时,第245、250、252团也分别向草屿、塘屿等外围岛屿发起进攻。第245团占领草屿,俘敌20余人。第252团也顺利攻占了塘屿。在平潭西线,第250团占领了结屿。外围岛屿的解放,扫除了向平潭主岛海坛岛进攻的障碍。

15日晚上,第28军向海坛岛发起总攻。部署在小山东和大丘等地的军山炮团,立即向海坛岛守敌发起了猛烈炮击。在炮火掩护下,担任渡海第一梯队的第244、245、250、247团(加强251团一个营),第二梯队第246、251(欠一个营)、252团,先后从各自的阵地起航,向海坛岛发起总攻。参加进攻平潭的部队中第244、251团一个多月后参加了金门战役。先看这些部队在进攻平潭战斗中的表现。

参战指战员舍生忘死,奋勇争先,突破敌人防线。第一梯队4个团全部登陆上岛,并多路突入纵深,将敌人包围在流水、君山等地区。守敌困守待援,幻想台湾军舰前来接应。但在我炮火的打击下,敌舰始终不敢靠岸。16日2时,我军攻克平潭县城。至20时,该岛战斗基本结束,敌除一部由海上逃窜外,被歼6000余人。县城。至20时,该岛战斗基本结束,敌除一部由海上逃窜外,被歼6000余人。

平潭战斗示意图

平潭之战,第28军指战员在缺乏船只,又遭遇台风的不利情况下,充分发扬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渡海登岛,5昼夜连续作战,顺利实现战斗意图。由于敌守岛部队战斗力不强,而且军心不稳,(守岛的国民党军第73军军长李天霞、原第74军军长劳冠英均在战斗前夕渡海逃往台湾)这一仗第28军损失较小。用时任副军长肖锋的话来说,是我28军创建以来损失最小的一次胜利的战斗。

平潭战斗的胜利,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但也助长了麻痹轻敌思想。

平潭战斗的胜利除了上级指挥正确、部队准备充分、干部战士英勇奋战、沿海群众特别是岛上游击队大力支持外,还有几分幸运的因素。

因此,这场战斗胜得必然,也胜得有几分侥幸。

侥幸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地形有利。平潭主岛离大陆不远,南北部都有卫星小岛靠近大陆,第28军利用各小岛作跳板进攻平潭,使敌人防不胜防。二是敌人没有动用海、空军支援。在突击登岛时如果敌空军轰炸渡海船只和滩头,海军从海上截击输送船队,我先头登岛部队肯定会伤亡大增,那时向纵深突击的能力将会大打折扣,而且船只能否顺利返回以供第二梯队搭乘也是一个问号。三是台风的帮忙。台风袭来,虽然给我军登岛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同时也限制了敌军的增援和逃跑,整个解放平潭的战斗中,敌海、空军因天气原因都没有帮上守岛部队什么大忙。这是偶然因素。四是敌军的慌乱。从大练岛出发的登岛先头部队仅有5个连,而且团指挥所竟然没有一起登岛,后续部队由于台风又靠不了岸,情况危急。但是由于岛上敌军已成惊弓之鸟,不敢主动出击,后续部队一天半后才跟进上岸,敌军错失反击良机。

正由于平潭打得太顺,事后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的金门之败埋下了祸根。

解放军庙,人民有情

第28军胜利攻占平潭后,乘胜南下,准备展开漳厦战役。

时光穿越到2010年春天。

笔者在福建沿海寻找金门战役前后的遗迹和史料时,偶听"解放军庙"。我大吃一惊﹣是解放军建的庙,还是为解放军建的庙?共产党领导下的崇尚无神论的解放军,怎么会有一座庙来供奉?供奉的又是解放军的什么人?

我带着疑问,经人一路指点,从厦门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古城边的西沙湾。解放军庙就坐落在西沙湾的东头,它面对一望无垠的泉州湾,金门、厦门就在它前方的云海里。在那一湾白白的沙滩上,同样是白白的、武古城边的西沙湾。解放军庙就坐落在西沙湾的东头,它面对一望无垠的泉州湾,金门、厦门就在它前方的云海里。在那一湾白白的沙滩上,同样是白白的、细碎的浪花沿着圆弧形的海湾,一波一波地涌上来,编织成一个洁白色的大大的花环,从三面围绕着解放军庙,彷佛是崇武老百姓对牺牲在这里的27名解放军官兵无尽的思念和哀悼。

1949年9月17日,第28军84师251团部分官兵乘6艘机帆船,从平潭岛来到崇武西沙湾暂栖,准备继续南下参加漳厦战役。上午9点多,平静的西沙湾畔,上岸休整的解放军官兵有的聊天,有的抽烟,有的在练习战术动作。当时只有13岁的小女孩曾阿兴才随妈妈从新加坡回国定居,她跟在解放军官兵中嬉戏打闹。这时国民党军的飞机来了,官兵们迅速隐蔽。敌机没有发现目标,就向毗邻的崇武渔市俯冲过去,准备攻击渔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解放军发现群众将受到攻击,立即用手中的轻重机枪向敌机射击,把危险引向自己。果然,敌机调转方向,向解放军集中的西沙湾发起了攻击,炸弹和机炮弹落在毫无遮蔽的解放军队伍里。这时,一枚炸弹冲着小女孩曾阿兴这里落了下来,附近的5名解放军官兵立即奋不顾身地扑了过来,用5具血肉之躯把小女孩严密地护在身下。爆炸过后,当她从人堆中探出身来,5名解放军官兵已全部英勇牺牲,残肢断臂还支在她的身边。这一幕,成了她永远的记忆。这次轰炸,解放军牺牲24人,救下的不只是一个小女孩,而是崇武渔市上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部队把24名烈士的遗体就地掩埋在西沙湾,继续南下作战去了。被救下来的小女孩曾阿兴永远记得妈妈的叮嘱:"阿囡,是解放军救了我们,你要一辈子记住解放军的恩情。"从此,她改名曾恨。恨谁?恨杀害解放军的国民党敌人。按照当地的风俗,曾恨一家在安葬解放军的土堆上面搭起了一个12平方米的棚子,里面用泥塑了24个小泥人,画上眉毛眼睛,画上草绿色的军装,军帽中央描上一颗闪闪的红星,胸前用白纸写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标,摆放在用梳妆台做的神龛上,正中间立着一个木板牌位,上书"廿四英烈亡灵"。半个多世纪来,曾恨从小孩到大人、从母亲到奶奶,以惠安女特有的虔诚方式,每天到解放军的灵前上香。1993年,她带头捐出自己一生省吃俭用积攒的6万元钱,同时到处"化缘",以一颗赤诚的拥军之心感动着崇武的父老乡亲。很快她就凑足了60多万元,政府也提供了1000多平方米土地,盖起了规制比较正式的大殿,他们又把牺牲在崇武海域的另外3名解放军烈士"请"了进来,更名为"二十七君庙"。老奶奶曾恨年纪也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就搬到庙里来住,与27位解放军烈士朝夕相处。

为了得知牺牲的解放军官兵是哪支部队的,曾恨多方打听,在各级组织的帮助下,知道了他们属于251团。但251团官兵在随后的金门战役中绝大多数已牺牲,具体姓名也很难知道了。部队的同志告诉她:"在解放军中,这样的无名英雄有很多很多。"在撰写本书时,我们也在军区档案馆和解放军档案馆多方查找这27名烈士的名单,可惜未果。这是本书的一个遗憾。

西沙湾紧邻半岛顶端的崇武古城,护卫着古城的侧后。明朝年间,戚继光曾带领官兵在这里英勇抗倭,留下许多忠勇的佳话,也留下了抗倭勇士的忠魂。崇武人民为纪念抗倭英烈,在西沙湾修建了一座祭祀抗倭官兵的小庙,名为"和寮宫"。岁月沧桑,附近的民众常来供奉香烛。崇武人民崇尚武德,历史上就有拥军的传统。1993年,解放军庙与和寮宫同时得以扩建,它们庄严肃穆、交相辉映。英烈们在崇武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上将在晚年得知崇武人民为他的27名部下建庙供奉时,他说:"人民有情!"并为解放军庙题词:"为了人民,死得光荣。"

如今,当地老百姓都约定俗成地称这座庙为"解放军烈士庙",或称"解放军庙"。现在解放军庙又在扩建,香火旺盛,香客、游客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从台湾来的人们。两岸人民都在祈盼解放军能给老百姓带来安康祥和,祈盼两岸的和平统一。

1949年9月,第28军84师251团的官兵们,在西沙湾掩埋好同伴的遗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永不回头地奔向他们人生最后的目标﹣﹣金门。

【王洪光,1949年8月生,祖籍山东新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坦克乘员和分队指挥员,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总装备部通保部部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编著有《装甲兵战术学》、《陆军武器装备》、《经典战例评析》、《机械化步兵教材》、《坦克专业教范》等专著和教材、教范。承担完成陆军建设及装备发展等论证报告。主持研制了多种新型坦克装甲车辆。】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