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十佳!来看“她”力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10:27 2

摘要: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我校女大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单位推荐、学校工会、妇委会组织评审小组综合审议及公示,决定授予10名同学中

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76)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我校女大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单位推荐、学校工会、妇委会组织评审小组综合审议及公示,决定授予10名同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十佳女大学生”称号,并予以表彰。

今天我们一起

看看“十佳女大学生”的奋斗故事

⬇️⬇️⬇️

01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高金萍,曾投笔从戎,在军营中磨砺意志,退役后重拾书卷,力求全面发展。2014年,高金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五年军旅生涯,作为一名机务女兵,她以航电员的身份从事维护直升机、保障飞行任务的工作。她先后获得“优秀义务兵”(1次)并嘉奖、“优秀士官”(2次)并嘉奖。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和市级“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学习小站领学员,高金萍凭借《读懂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获评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她还作为湖北省学生代表之一,参加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夏令营,力行学马信马传马。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高金萍立足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科专业特色,探索、打造了“四联四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新模式,在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扬党建带团建的优势,所在支部获评湖北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校2023年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项目验收第1名。

02矜矜业业,勤勉追梦

她是勤勉不怠的“求知者”、学术赛场的“拼搏者”,更是青春赛道的“追梦人”。王瑾瑾90%的课程满绩,综合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及2次校一等奖学金,获“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等10余项荣誉称号。

她将专业知识实践于田野,更加深刻认识社会学。王瑾瑾认为,学习社会学不仅要具有理性的思辨精神,更要有感性的人文关怀。她和团队成员前往湖北英山县实地调研,走访了10余个村庄,深入访谈县警察局工作人员;走访武汉市内10余个社区,访谈200人次老年人。她的调研成果和研究报告获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国银行·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省级立项1项,校级立项1项。

担任班级团支书,担任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与辩论赛、朗诵比赛,参与第七届武汉市新青年大学生戏剧节并获得“优秀展演剧目”,王瑾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责任感、有担当,在她眼中,未来充满机会和可能性。

03笃学不倦,一路向阳

2019年,高重阳来到中南大开启了她硕士阶段的学术之旅。她刻苦钻研,追求卓越,取得了优秀的学术成果。获得第二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学术鼓励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硕士期间,高重阳广泛涉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领域的前沿文献,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自主学习并熟练掌握Stata、Python、Mathematic以及Matlab等研究工具。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她与导师合作在A类期刊《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6期)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这篇文章随后在2023年获选“全球宏观经济学2022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榜单”第3名,被收录于《世界经济年鉴20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际贸易学年鉴(2024年卷)》“国际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专题”最佳论文TOP10。

2022年,高重阳继续在中南大开启博士生涯。她说,科研之路从不平坦,难题总是如影随形,但要坚信勤有所获,持之必达,难题终可解。面对未来,高重阳满怀信心,用热情严谨的态度,深耕科研,迎接挑战。

04广阔天地,奋斗不止

连续两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前五学期加权平均成绩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曾获校级以上奖励40余项,获“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14项,吕梵迪自进入中南大,就始终秉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门课、每一件事。

吕梵迪的大学生活,忙碌又丰富。她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担任班助班委,获2024年度“学风建设先进工作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美美窟艺”中华西域石窟艺术传承中心总负责人,带领窟艺团队进行龟兹文化的二度创作与转化。她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参加三创赛、明理杯、汇创青春等各类创业竞赛,最终获得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铜奖。她还参与“荆楚英才学校”湖北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不断的实践、奋斗中,她找到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围棋比赛......吕梵迪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一面。她跟随团队探寻古迹、走访企业、下乡实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与“一线的专业课”。她还多次参与支教活动,担任马拉松志愿者。围棋业余五段、国家二级运动员是吕梵迪的另一面。她两次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大学生围棋锦标赛,曾获女子组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二名。自幼喜欢历史的她,2023年入选武汉革命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参加文物讲解、军事技能等特长竞赛,在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吕梵迪都发着光。

05深耕学术,实践成长

2019年进入中南大,张怡歌在法学的道路上前行了6年,收获满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五批法律实习生”并获评“优秀法律实习生”,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四篇论文获得省级法学会学术年会论文奖项,主持“告别公约——生前预嘱法律服务先行者”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赛银奖,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省级优秀奖。

在经法管融通的中南大,“复合式成长”贯穿张怡歌的求学历程。她本科时辅修会计学专业,希望以不同学科的融合打开视野。经学院、学校、最高人民法院选拔,张怡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五批法律实习生”,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实习,并获评“优秀法律实习生”。在民事审判第二庭实习期间,张怡歌深度协助办理案件十五件,辅助法官草拟报告、文书等百余篇。

在中南大成长的6年时光,张怡歌既有剖析复杂案情的冷静理性,又怀守护生命尊严的细腻温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06法治信仰,时代担当

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70余门课程全部满绩,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曾获吴汉东法学学生奖励基金,陈淑娴是躬身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更是以法治信仰服务社会的青年先锋。

作为侦查学专业学生,陈淑娴始终以“法学+X”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跨领域知识体系。她聚焦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等重大议题开展研究,带领团队获湖北省“三下乡”省级优秀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参与第四届“从法杯”全国大学生“法治中国”调研大赛并获二等奖;参与2023年度全国法科学生模拟立法大赛,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条例》为题起草行政法规,荣获大赛三等奖。

担任学生干部,以党员初心践行使命,志愿工时达169.4小时,陈淑娴用三年时光书写了一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答卷。

07知农爱农,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中南大农经学子,龙敏妍始终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她获得2025年AMBA&BGA全球卓越奖(AMBA&BGA Excellence Awards)的BGA年度优秀学生奖候选人提名(全球6名),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龙敏妍,始终牢记“农经青年要培养‘自讨苦吃’的精神”,她的调研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2023年暑假,她跟随中南农经实践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横沟桥等6个乡(镇)36个村进行了调研,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了各地“共同缔造”工作开展情况,听取4000余户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解决“共同缔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思路,以中南大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龙敏妍的志愿工时累计超390小时,她所在的支教团成功申报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她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投身时代建设,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08科研报国,经世济民

郭思媛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双学士学位,湖北省首批“研究生党员标兵”,连续2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郭思媛发挥“科研+实践”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研究,探索国企高质量发展途径,累计发表SSCI、CSSCI等论文9篇,参与国家级课题4个,完成调研报告4项,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2项。

身为研究生党员理论宣讲团骨干,郭思媛参与湖北省社科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研究,接力国家级示范项目《读懂中国》微视频录制,参与《青春礼赞二十大》宣讲。郭思媛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了解基层治理,形成《村财乡管制度的实施现状和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果调查与研究》调研报告3份,共计五万余字。郭思媛始终践行知行合一,是调查研究的先锋。

09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在中南大的四年,桂千尧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绩点高达3.98/4,多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大广赛”等省级奖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24年获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在学习的道路上,她坚定、执着,持之以恒。

发表散文、论文,4次登上省级科研创新比赛的答辩舞台,参与彝族文化振兴、国家认同影响机制及武汉城市传播等3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桂千尧始终保持热爱,充分运用语言学知识和文字应用能力,不断学习探索。三年来,她分别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革命博物馆实习,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是让她全方位成长。

“保持热爱,登山赴海”是桂千尧的人生信条。她相信,只有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中,才能找到那份让自己熠熠生辉的力量。带着对中文教育的深厚热爱,她将踏入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10追求卓越,矢志创新

颜易宸前六学期专业加权排名1/74,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曾获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国家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银奖等国家级及省级竞赛奖项十余项。

颜易宸乐于探索,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她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加入校“数据挖掘与智能媒体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曾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优秀结项、省级立项。通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余时间,她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助力民族团结,与甘肃酒泉、湖北恩施的中学生多次进行“一对一”交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中学生陪伴与知识,累计志愿服务150余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春日芳华 携梦启程

她们向阳生长

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为她们点赞!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