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下乡刷墙,AI大模型的C端春天来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11:10 3

摘要:2月是DeepSeek爆火全球后经历的第一个完整月份,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月活跃用户达到1.8亿,或成为“史上最快月活过亿的应用”。

近期,腾讯的AI大模型APP元宝,把广告刷到了农村——广告语是“母猪产后护理,问腾讯元宝”。

在大模型的推广方面,腾讯既“火力全开”,又显得“不同凡响”。

继春节之后以“来元宝用满血版DeepSeek”的方式全网猛推之后,又让元宝成为第一个冲进下沉市场的国产大模型。

种种迹象显示,AI大模型To C的路,似乎变得有些明朗起来。

2月是DeepSeek爆火全球后经历的第一个完整月份,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月活跃用户达到1.8亿,或成为“史上最快月活过亿的应用”。

不仅如此,截至2月底,美国的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达到4亿;并且,周活跃用户数翻番的周期,正在快速缩短。用户数达到1亿,花了1年时间;达到2亿,花了9个月;再翻倍达到4亿,仅用了6个月。有机构预测认为,OpenAI在2025年有望实现用户数量突破10亿。如果这一构想得以实现,那么AI大模型时代首个超级App可能就将到来。

从腾讯元宝广告刷到农村,到DeepSeek在2月的爆火下载量,再到ChatGPT周活跃用户翻番周期不断缩短,反映出无论中外,AI大模型的To C之路,确实正在加速启动中。

自1月20日DeepSeek全球爆火以来,全球AI大模型的To C增长均出现加速之势。在一定意义上DeepSeek以“效率更高,价格几何级降低”的方式,推动了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To C之路加速。

在中国国内,包括DeepSeek、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百度、Kimi等在内的头部玩家,先后猛攻To C市场。或许,一场比滴滴大战、红包大战等更为惨烈、更烧钱的AI大战,即将开启。

To C大战中,多个重要悬念也待解。例如谁将成为中国那个AI超级入口或Killer APP?AI大模型To C的商业模式是用户付费、互联网广告,还是其他方式?技术上AI大模型“有用还不够有用”的局怎么破?大规模应用下,有可能伤害用户的AI幻觉怎么减缓?

破解“贵且难用”的大模型To C难题

回望2024年下半年,AI大模型行业To C之路还充满了悲观色彩。

虽说全球To C走得最好的ChatGPT ,在2024年8月的周活跃用户达到了2亿,到年底又达到3亿左右,但多个报告显示,用户尝鲜使用类型居多,用户黏性还明显不够。何况,相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月活、周活用户动辄10亿级,3亿级似乎并不值得骄傲。

在国内,百度官方2024年公布的用户数据比较乐观,截至2024年11月文心一言用户规模达到4.3亿。但用户总规模与月活、周活、日活不可直接相比。而百度未公布过周活和日活数据。

事实上,国内各大模型不约而同选择不公布周活、日活人数。市场分析人士普遍的看法是:不公布或许缘于“数字并不乐观”。

至于2024年To C之路走不太通的原因,如今回头看,主流看法有两种。一是贵,二是“有用还不够有用”。

国外主要大模型实行用户付费制,如ChatGPT每月需要20美元。国内经过价格战洗礼,大模型价格大降,甚至个人用户在一定数量内的使用是免费的,但满血版、一些复杂功能依然是收费的。

贵还有另一个层面,对中美大模型公司来说,即便收费仍然严重亏损,如不快速降本增效,“低收费”也不可持续。

对所有C端用户来说,“有用但不够有用”是比贵更重要的原因。AI大模型看上去什么事都能干一些,但其给出的结论准确率还不够,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可以做一些看上去神奇的事,但似乎还没有到成为工具、助手的地步。

这或许并非大模型不够先进,而是价格门槛和专业门槛让人们之前不能够使用满血版或更聪明的模型。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全球爆火,客观上大大缓解了“贵”和“不够有用”两大难题。

DeepSeek-R1同时实现了“高效率,低算力,低价格和开源”,等于向全世界宣布仅用数十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使用技术能力相当于OpenAI推理模型o1的大模型。这几乎是AI圈的“核弹”。美国各大模型随后被迫降价,中国各主要模型一夜之间对C端用户全免费。技术普惠之下,“贵”的问题基本解决。

“不够有用”的问题也得到较大缓减。DeepSeek出现后,国内用户使用AI大模型兴趣大增,普遍觉得比上一代大模型更为“可用”,比一般的文章、文案、音视频处理等内容创作领域的创作效率高,教育、编程甚至生活建议、假日出行安排,其结果均有较大参考价值,更有网友惊呼“AI算命能力也很高”。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由于收费以及没有像DeepSeek-R1那样呈现推理链而是直接输出结果,阻障了大量用户对ChatGPT技术能力的正确认知。

奥尔特曼谈及的事实涉及了另一个层面,即DeepSeek爆火之后用户逐步对大模型的“正确打开方式”更有感觉了,这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家觉得模型更有用了。

C端应用的“DeepSeek效应”

很少有人意识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除了对ChatGPT构成一场像样竞争外,更大的效应是作为一个现象级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对AI大模型拉来了更广泛的认同。

就像阿里与易贝的商战,客观上做大了中国电商市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打得有来有回,实际上让移动支付用户从几百万升至数亿。

1月20日之后,全球各大AI APP均迎来了更为快速的用户增长。

除了DeepSeek本身之外,根据DataEye的数据,在苹果端AI APP下载量方面,ChatGPT 2月占全球市场14%份额,全球第一;DeepSeek占比13%,全球第二。两者相差1%。

3 月 19 日,Meta公司(原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Threads 平台上宣布,Meta的“开放”人工智能模型家族Llama的下载量已达到10亿次,相较于2024年12月初的6.5亿次下载量,在短短约三个月内增长了约53%。

再次,全球苹果端AI APP下载量从2025年1月起加速上涨。2025年1月,其全球AI APP下载量从6975万骤增至9417万,涨幅达35%。2025年2月,下载总量轻松破亿,高达1.27亿,再涨35%。

中国国内市场展现了与全球市场类似的涨幅。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0月、11月和12月中国大陆用户AI APP苹果端预估下载量为1412万、1543万和1818万。但2025年1月、2月,因DeepSeek爆火,数字分别升至2300多万、4300多万,2月相比1月接近翻倍。

随着2月下旬腾讯火速加入大模型To C战团,业内人士预计3月数据的升势“值得期待”。

AI的“超级入口”之战

相比于习惯知识付费、靠技术实力圈人的国外互联网商战,中国的互联网商战一直更加白热化,更有硝烟味儿。业内认为,此次AI的To C之战,不会例外。

一般来说,业内从已有数据和趋势判断,中国AI的To C战,前几名玩家会是DeepSeek、字节跳动豆包、阿里通义千问及夸克、百度文心一言、腾讯元宝和月之暗面Kimi等。

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公布了2025年2月国内AI大模型APP的月活跃用户数以及排名。其中,DeepSeek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8亿,排第一名;豆包的月活也已过亿,达1.01亿,排第二名;2月份起发力的腾讯元宝强势崛起成为第三名,不过月活数为0.26亿,仅比第四名Kimi高100万;排在第五名的是纳米AI搜索,月活0.17亿;下载量较高的百度文小言的月活数字为1024万,排第六名。

互联网业内公认的一个规律是,月活、周活等数据是比下载量更精准的指标,能反映已下载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用户黏性。而且统计的时间口径越短,数据越精准。

前述月活排名显示,从2024年下半年起,百度文小言在To C市场降幅较大。同时,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强势加入To C市场战团,大举投入宣传物料,在下载量及用户好评度方面逐步开始超过百度文小言。

DataEye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中国大陆用户AI APP苹果端下载量中,豆包占35%,Kimi占20%,文小言(文心一言)仅占4%居第5名。11月、12月数字与10月情况类似。2025年1月、2月,中国大陆市场AI APP苹果端下载总量前五名市场被DeepSeek、豆包、Kimi、夸克等包揽,文小言仍然被挤入“其他”部分。

业内人士对于这场To C战的另一个观察是,由于AI大模型本身具有泛搜索性,可以满足大部分普通用户的日常搜索需求,因此这场To C之战很可能连AI搜索战一起打了,其本质是一场AI超级入口之战。

AI搜索战目前已露出端倪。例如,腾讯元宝对下沉市场的战略,其起点即是AI搜索。其中对元宝的一句话介绍是“啥问题都知道的免费AI软件”。元宝于2024年推出后很快就全面接入微信搜一搜、搜狗搜索,内容覆盖微信公众号。

还有一个客观事实是,腾讯系已是中国最大的内容平台,其数据与百度、字节跳动并不连通,因此元宝作为一个AI搜索软件,本身就有独特的内容价值。同理,字节跳动也依托今日头条、抖音体系内数据,为豆包塑造了同样的内容价值。

再如,阿里巴巴近期推出了新夸克,主打包括搜索在内的AI超级对话框。基于通义千问的推理及多模态大模型,新夸克的AI超级框能直接理解用户的意图,并自动调动适合的AI工具,实现多种任务流的自动化。阿里对新夸克的投流随即迅猛开始。

就像美国大模型发展已初步威胁到谷歌的传统搜索业务和互联网广告一样,国内的传统搜索平台百度也在承压。百度搜索本身近年一直向AI搜索转型,文小言更是其重要的AI搜索布局。面对近期来势汹汹的几大巨头,百度显然需要出招。

大模型To C战的四大悬念

这场大模型To C战已然开打,几个重大悬念正等待揭晓。

第一个,这轮To C战里,会不会出现业内期盼的Killer APP,即杀手级应用?

从目前的用户数据和增长趋势看,ChatGPT有较大可能在2025年在全球率先拥有10亿级用户。当然,考虑到用户活跃度和用户黏性,用户达到10亿级也不一定可以称为杀手级应用。奥尔特曼在近日一次媒体深度对话中坦承,希望5年后ChatGPT是一个拥有10亿日活跃用户的网站。显然,奥尔特曼的设想才是杀手级应用。

在中国,DeepSeek已然成为AI应用的一个重要入口。同时,字节豆包、百度文小言、腾讯元宝、阿里通义、月之暗面Kimi等,也都在To C战的牌桌上。谁会胜出?谁会拿出那个Killer APP?未知、偶发因素太多,目前难于猜测。

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近日在一次公开对话中表示,DeepSeek掀起的行业变革彻底颠覆了AI行业发展模式,中国市场最终有可能只剩下DeepSeek、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三家主要的AI模型公司,其中DeepSeek目前势头最强。

第二个,To C的AI大模型盈利模式会是怎样的?

奥尔特曼近日也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比起通过广告模式赚钱,我更想弄清楚如何让人们为一个非常出色的自动化软件工程师或其他类型的智能助手支付高额费用”。可以看出,OpenAI还是更想做用户付费。

在国内,目前各个大模型对C端用户已基本免费,用户付费的道路有些难以回头。但传统互联网广告的竞价排名、广告植入等,很难想像会以何种方式出现在大模型的对话框中。

当然,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一个金规律,那就是只要成为流量中心,总会创造出变现方式。

第三个是AI大模型如何才能“更有用”?不可否认,AI大模型目前还只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初级工具,甚至还不那么趁手。它必须要不断求变,甚至需要出现下一次类似DeepSeek的变革式创新,才能真正占领C端。

第四个悬念是AI幻觉问题会不会进一步缓解?大模型出现两年多以来,AI幻觉一直是个大问题。人们惊呀于它的神奇的同时,也惊讶于它时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想像一下,当大模型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大幅替代传统搜索,使用者是风险意识、鉴别能力比较低的普通人,那么一次次的AI幻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再具象化一些,当中国数亿农民、上亿老人大量使用大模型,偶然的AI幻觉可能提供虚假的新闻、数据,错误的法律解释、生活经验,那样又会导致什么?

这对于AI大模型的To C端应用普及来说,都是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阿田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