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中评社图片)摘要: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助理教授谢明瑾日前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观点称,音乐是“以情促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融合表现之一,就千禧年后华语歌曲之传播于发展和影响力在两岸可见一班。
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助理教授谢明瑾日前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观点称,音乐是“以情促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融合表现之一,就千禧年后华语歌曲之传播于发展和影响力在两岸可见一班。
谢明瑾指出,台湾地区早年诸多音乐人,在创作中融入对家乡思念和情感,借由民间曲调,展现其对故乡的思念和文化认同,使歌曲中隐含着某一个社会时期发展背景的缩影;从荷兰殖民、郑成功来台、明清时期漳泉两地先民移入、日本占据、国民政府迁台,使台湾地区拥有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谢明瑾提到,九零年代至千禧年后,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形态转变,台湾地区音乐产业快速发展,华语流行音乐为台湾地区开启另一扇音乐之门。随着数字平台兴起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台湾地区越来越音乐多元化,也在国际流行音乐圈中,占一席之地。而最为熟稔莫过于千禧年后,台湾地区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主要发迹地,众多流行音乐演唱歌手开始立足台湾,面向两岸四地与星马华语地区发展,将华语流行音乐推向高峰。
谢明瑾表示,回顾台湾地区因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华语流行乐坛在台湾地区的音乐创作风格变化;从校园民歌到闽南语歌曲兴起,再在呈现台湾地区多元化发展背景的成因。过去因带着社会背景因素而创作的歌曲,也随着时代潮流或多或少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但当前发展与未来趋势仍是在我们二十一世纪在与人工智能抗衡下,不可忽略的部分。
谢明瑾强调,华语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中始终有着广大的受众群体,且每每演唱会开票都售罄;华语流行音乐是两岸四地,乃至大中华地区对其有着强烈共鸣甚至共同语言;华语流行音乐在当今众多音乐形态中占据主流市场,且其影响层面深且广,再者其歌曲旋律与歌词都能引发一定共鸣。
谢明瑾还表示,华语流行音乐随着台湾地区的社会氛围转变与时代更迭,造就不同阶段多元丰富的音乐风格,造就每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与共同记忆,并成为两岸青年的共同记忆与生活语言。希望我们能借此认识并瞭解华语流行音乐作为连结两岸的桥梁的重要性,并借此增进两岸不同年龄层与族群间“两岸一家亲”的情感联系。
本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实习记者:李婷萱(北京)
责编:若若
来源:中评网
来源: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