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方认为,只要市场有需求,小米就该认真考虑,有那么多女性求助雷总评论区,证明了这是一个绝对痛点。
最近全网都在讨论“小米是否应该做卫生巾”,正反两派态度鲜明。
反方认为,卫生巾属日用品品类,与小米集团的高端化战略及科技定位严重不符;
正方认为,只要市场有需求,小米就该认真考虑,有那么多女性求助雷总评论区,证明了这是一个绝对痛点。
在双方的坚定立场下,圈佬刷到了这样一条有趣发言:
“为什么大家都找小米做卫生巾,却不找华为?”
好问题,打开讨论新思路了。
有人笑谈,那是因为“用山海经给卫生巾取名太违和”“山海巾”;有人调侃,要是“华为生产卫生巾,那就又变成了一场新的革命了”“真能把卫生巾搞成奢侈品”;
抛开两家公司的定位/战略差异,圈佬觉得:
是因为小米更懂女性。
01.
用“美妆思维”做产品
此前媒体做过一期「雷军造车专访」,采访中雷军公开表示:
“这一次(小米造车)完成了小米集团一个很了不起的跨越,就是对女性用户的跨越。”
这种跨越是怎么完成的呢?小米的答案是,加入更多让“女性尖叫”的设计。
而这些设计多少带点“美妆产品思维”:
以小米汽车为例,首先小米在外形上提供丰富马卡龙配色。
从免费的海湾蓝、橄榄绿、雅灰,到特调的熔岩橙、霞光紫、寒武岩灰、璀璨洋红,无一不在挑逗女性对于高颜值好物的喜爱;
其次,小米汽车的天幕、门窗支持SPF100+防晒,紫外线阻隔率高达 99.9%。
这曾是小米 SU7 发布会上,比“百公里加速 2.78 秒”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介绍,瞄准女性美白/抗老诉求,生生将汽车打造成了"天花板级防晒产品";
第三,SU7 及SU7 Ultra 内部添加了诸多储物空间设计:
如能装下整个化妆包的副驾手套箱、宽敞的汽车前备箱、36L 超大中控台、全车多处伞格……都迎合着女性车主对空间的收纳需求——
美妆产品送收纳箱,瞄准的也是这一用户偏好。
第四,结合女性用户化妆需求,小米还强化了汽车“移动化妆台”的场景打造:
将后视镜升级为专业化妆镜,支持三档色温、亮度调节;“逼迫”工程师研究车内的"口红卡槽"……
这份细节和仪式感,让圈佬叹为观止。
正是凭借对女性的深刻洞察,小米汽车上市就创造了震惊行业的销售神话,一举打开品牌声量。
雷总自己总结也说,小米汽车卖得好,核心就在于洞穿了女性用户。
而在“小米越来越懂女性”的趋势背后,是集团主动向“她经济”靠近。
02.
与女性诉求保持同频
2018年以前,小米用户画像主要是男性,强调性能卓越的小米外号“直男救星”。
此时对比 OPPO、vivo、苹果、华为等同行女性用户占比六成的数据,小米手机的女性比例仅有38.2%。
意识到不对的小米开始着手向女性靠拢,通过收购美图推出了主打拍照的“CC9美图定制版”手机,但这一产品却因配色单调和配置明显打折,受到了女性市场集体吐槽。
痛定思痛的小米,决定潜心研究女性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2021年,小米推出被称“迄今最美小米手机”的小米Civi系列,强调“高颜值”;
2022年,小米 13 增加“小屏旗舰”,关注到了女性手机手感问题;
2024年,小米 15 等产品进一步强调“小尺寸”和多颜色选择、多款搭配定制,进一步贴合女性用户需求,品牌的女性好感度逐步提升。
小米SU7的出现,可以说是“集小米多年女性研究所得之大成”。
至于今年发布的 SU7 Ultra,则直接被冠以“大女主座驾” tittle,小米女性营销策略彻底摊牌。
这也预示着品牌对于女性需求的满足,正在从“需求共振”向“精神共鸣”升维。
03.
弱化IP“直男”属性
当然,小米能这么快得到女性消费市场认可,还离不开创始人IP的赋能。
从一开始男性用户眼中的“性能教父”“参数战神”,到如今男女通杀的“叔圈天菜”“180霸总”,雷布斯近几年正在有意识地重塑自身社交形象,努力靠近女性用户。
最成功的案例,是 2024 年巴黎奥运期间,雷军身着粉色防晒衣在巴黎街头的逛吃vlog,凭借真诚、亲民的人设与千亿霸总分享日常的内容反差感,在小红书暴涨 80%女性粉丝。
同时雷军作为企业领导者,在公开场合的各种发言,也能让人感受到他自身尊重女性群体的人格魅力——
不仅尊重女性需求,也尊重女性意见与话语权。
雷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米有专门的“女性体验小组”,成员包括不同年龄、职业的女性用户。每款产品在设计阶段都会收集她们的反馈,特别是那些男性工程师容易忽视的细节。
这些内容的传播,都在持续弱化品牌的“直男”属性、强化小米“把用户当女朋友宠”的贴心。
当竞争对手还在对女性市场后知后觉时,雷军和小米已经率先通过行动和女性用户站到了一起。
如今,眼见女性连被卫生巾背刺的第一反应都是向小米求助,或许我们更该关注的,不是“小米该不该生产卫生巾”,而是
来源:言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