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发表台海冲突意见,称美军只有一种选择,结局无法避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18:21 2

摘要:在美国,奥莉安娜·斯凯勒·马斯特罗是个挺有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尤其是在研究中国军事力量和台海问题上。

在美国,奥莉安娜·斯凯勒·马斯特罗是个挺有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尤其是在研究中国军事力量和台海问题上。

她曾经发表了不少看法,其中一个特别扎眼的观点是:如果台海真打起来,美国军队其实没啥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但结果基本是跑不掉的。

她这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基于她多年的研究和实际参与的军事推演得出来的。

马斯特罗是美国人,家里挺重视教育的,父母都是搞教育工作的,从小就给她灌输了不少国际事务的兴趣,尤其是美国跟亚洲的关系。

她2001年进了斯坦福大学,学的是东亚研究,主攻中文。那几年她没少跑中国,暑假经常去参加语言项目或者做志愿者,教英语、混社区啥的。

这让她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了不少直观的认识,也埋下了她后来研究中国军事的种子。

2006年从斯坦福毕业后,她没闲着,直接去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干了个初级研究员的活儿,专门研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安全问题。

那会儿她就天天泡在中文资料里,看中国官方文件和军事报告,算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7年,她跑去普林斯顿大学读政治学博士,主攻军事战略,尤其是东北亚和中国。

她博士论文研究的重点是战争怎么结束、怎么用强制外交解决问题,这跟她后来分析台海问题有直接关系。

读博期间,2008年她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碰到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副司令丹·P·利夫将军。

那年晚些时候,她就加入了美国空军预备役,接受了军官训练,2009年成了少尉。之后她在印太司令部干过分析师,参与了不少战略规划和中国政策的工作。

博士毕业后,她去了乔治城大学,在那儿的埃德蒙·A·沃尔什外交学院当助理教授,教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

她上课的时候经常拿中国军事现代化当例子,给学生讲解放军的反介入战略啥的。她因为对美国亚洲战略有贡献,得了个年度预备役个人奖,挺受认可的。

后来她跳槽去了斯坦福大学,现在是弗里曼·斯波利国际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同时还兼着政治学的助理教授。

她在这儿继续研究中国军事、亚太安全,还带了不少研究生。她又拿了一次预备役个人奖,表彰她在五角大楼中国战略上的工作。

她的出版物不少,经常出现在《外交事务》《国际安全》这些大刊物上,还有《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上也能看到她的文章。

2024年,她出了本书,叫《崛起:中国如何成为大国》,讲中国怎么在军事和经济上跟美国掰手腕,挺受欢迎的。

到现在,她还是美国智库里的重要人物,影响力不小。

马斯特罗这个观点最早是在给美国-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作证时提出来的,后来2022年接受采访又详细说了说。

她基本意思是,如果台海真打起来,美国军队其实就一条路——必须得介入,不然没法交代,但这仗打下来,美国很难占到便宜,甚至可能输得挺惨。她这说法不是瞎猜,是基于她多年研究中国军事发展和参与军事推演得出的结论。

她先分析了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她说中国这些年军事进步太快了,跟90年代那会儿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派了两艘航母过去,中国根本没辙,只能干瞪眼。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有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像DF-21D和DF-26,外号“航母杀手”,射程远、精度高,能直接威胁美国航母战斗群。

她还提到,中国建了个“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靠导弹、雷达、潜艇、军舰这些,把美国军队挡在第一岛链外都挺费劲。

她估计,如果我国真动手,第一天就能用导弹把台湾的防空系统炸个稀巴烂,顺便还能打美国在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弄不好几个小时就把美军60%的战机给干掉。

接着她分析了美国的选项,她觉得美国没啥选择,只能上。

因为美国跟台湾有历史承诺,还有《台湾关系法》撑着,说要给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

如果我国动手,美国不介入,那就等于自己打脸,盟友也得怀疑美国的靠不靠谱。

所以她认为,美国肯定得派航母战斗群过去,试着用海空联合行动拦住解放军登陆台湾。

可问题在这儿,我们现在的反舰导弹太猛了,美国航母靠近台湾海域风险特别大。

她还提到,军事推演里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美军装备先进,但面对解放军数量多、配合好的火力网,根本扛不住。

她这观点出来后,美国国内吵翻了天。

有的鹰派觉得她太悲观,说她这是在长中国志气,灭美国威风,削弱美军的威慑力。可也有人觉得她说得有理,是个警钟,得赶紧想想别的办法,不能光靠打。

她自己也没含糊,强调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实打实的实力对比。

马斯特罗这话一扔出来,影响不小。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跑去台湾晃了一圈,我国直接搞了个超大规模军演,模拟封锁台湾。

导弹满天飞,军舰在海峡中线附近转悠,战机贴着海面嗖嗖过去,美国的侦察机只能在外围看着。

这事儿让马斯特罗的预测一下有了现实影子,大家开始觉得她说得还真有点谱。

佩洛西访台后,国内讨论台海政策的声儿更大了。

马斯特罗的分析被不少人拿出来说事儿,有的议员直接引用她的话,提议增加印太地区的军费。

2023年,她在《纽约时报》发文章,呼吁美国别光顾着硬刚,得找个“威慑跟安抚”平衡的路子,避免真打起来。

她这文章挺多人看,政策圈也拿去参考了。那年她还出了本书,叫《上升的威胁: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全球影响》,详细讲了台海冲突的可能性和后果。

第二年她跑去香格里拉对话会演讲,这会挺高级的,各国防长、学者都去。她站在台上讲了个把小时,重申台海战争结局不好改,除非大家都冷静下来谈。

她语气挺沉的,底下听的人不少拿笔记。她这年还出了《崛起:中国如何成为大国》,这书把中国怎么在军事、经济上崛起讲得透透的,成了政策讨论的热门参考。

到现在,马斯特罗还在斯坦福干着研究员,跑国会作证、写文章、带学生的活儿也没停。她的预测还没全应验,但台海这局势确实越来越紧。

解放军战机老穿越海峡中线,美国军舰也隔三差五过台湾海峡,双方跟演戏似的。

台海这事儿咋看

台海这问题真不是三两句能说清的,马斯特罗的看法是基于实力对比和推演,但现实里还有不少变数。比如中国会不会真动手,不光看军力,还看政治和经济算不算得过账。

2022年那次军演后,国际社会反应挺大,我国也得考虑这成本。

美国那边,介入不介入也不光是军事问题,国内政治、盟友态度都得算进去。她说的“结局跑不掉”,听着挺绝对,但其实是想提醒大家别盲目乐观。

这几年台海局势确实紧,美国军舰老晃过去,可真打起来,谁都不好受。

马斯特罗的意思是,美国得想想别的招儿,别老指望军事压人。

她推和平谈判也不是啥新鲜主意,但现在这情况,谈起来哪那么容易。两岸的底牌都不一样,国际社会也掺和着,事儿只会越来越复杂。

打“台湾牌”将成为美国“不可承受之重” 人民网

来源:烟寒若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