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看哭了醴陵人的剧,我明白了什么是纸短情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18:57 2

摘要:“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3月26日晚七点半,大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在醴陵的首演现场,这一段演员的念白一出来,已经有不少人在默默抹泪

“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3月26日晚七点半,大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在醴陵的首演现场,这一段演员的念白一出来,已经有不少人在默默抹泪。

“左权将军牺牲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的欢乐,但在那个年代却如此难能可贵。可惜他的假如没有实现,写下信后的第三天,他倒在了十字岭上再也没起来……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继承他们的精神!”得知《烽火家书》在醴首演,市民吴女士特意带着一双儿女,现场感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左权将军诞辰12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一群来自左权牺牲地山西的左权县、左权开花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演员们,将大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带到了左权的故乡醴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将总部驻扎在太行山上的麻田等地,时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的中国共产党高级将领左权,在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与日寇展开激烈鏖战的过程中,给远在家乡湖南醴陵的母亲和陕北延安的妻女,写下了13封亲笔家书,直至在十字岭战役中为掩护部队转移壮烈殉国。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承载的不仅是笔墨温度,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烽火家书》以左权将军的家信为叙事轴心,在“家国同构”的艺术框架中,谱写出革命者铁血丹心与儿女情长相交融的生命诗篇。全剧通过“太行为证”“碧血丹心”等六个篇章的叙事结构,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历史时空的对话——太行山巅的左权将军与延安的妻子、醴陵的老母亲,展开跨越山河的深情对白,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存亡编织成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我们这代也好,下一代也好,应该珍惜前辈们的牺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山西籍的观众张先生说。

“整个舞台的表演确实让人感动,故事呈现、情感表达很触动人心。”家住国瓷街道的市民李女士说。

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红色精神的传承接力。

报国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寄”在一页页发黄的信纸和那些斑驳的字迹里,述说着家与国的牵挂与温情。“我为中华献吾身,无上荣光!”一种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燃起。

左权侄孙左志仁特意来到现场,观看《烽火家书》

“看完演出之后,完整地了解了左权将军英勇牺牲的事迹。我们醴陵的左权将军,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牺牲了,他是我们醴陵人民的骄傲。”今年已经七十岁的市民胡友明,谈起时眼角还有未拭去的泪痕。

“左权将军在1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年少应存报国志,我也会像他一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来自左权镇将军村的小朋友陈韵嫜说。

观看表演的,有来自左权镇将军村的村民们、有姜湾(左权红军)小学的学生们,还有无数的市民……台上演员们的细腻表演,感染了无数台下的观众,不少观众为往日热血,流下今朝热泪。

在这部剧的设计上,舞台美学创造性地重构了太行的精神图腾,岩壁陡峭的立体布景与苍茫山脊的投影相互辉映,多媒体画幕中跃动的家书手迹犹如镌刻在历史长卷的誓言。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左权县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民歌的苍劲旋律与小花戏的彩扇翻飞相得益彰,“唿嗦步”与“蝴蝶扇”的灵动在舞台上碰撞出独特的审美张力。

不仅如此,在全剧的音乐和唱段唱腔设计上,既吸收、保护了左权民歌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歌剧、古典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桃花红杏花白》等民歌曲调中注入交响乐元素,让太行山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焕发新生。同时,根据剧情和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音乐设计,形成了“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全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烽火家书》的演员们都是左权县人,舞台上,他们不仅是用技巧表演,更是用真情演出,演出了人民战争的力量,演出了对左权将军的感恩与缅怀。

“左权县以前叫辽县,是因为左权将军牺牲在这里……我们这群演员们的身份证上,都有左权县这三个字,这对我们来说是无上荣光,我们在排演这部戏的时候,都希望能努力讲好左权将军的故事。”《烽火家书》总导演杨梅告诉记者。

1942年5月25日,左权牺牲,随后,辽县万余民众签名请愿,要求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批准了这一请求,辽县正式更名为左权县。

《烽火家书》展演启动仪式上,左权的外孙沙峰致辞

“大家踊跃地走进剧场来看这部歌舞剧,让我看到了家乡人民对于我姥爷的怀念之情,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爱。”左权的外孙沙峰说。作为《烽火家书》的历史顾问,演出结束后,沙峰与演员们一同谢幕,场下观众掌声连绵不绝。

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把生命过早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13封家书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儿子、丈夫、父亲,留下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革命英雄。

家书终会泛黄,但土地永远记得。记得十字岭他凝固的热血——那个名叫左权的醴陵人,最终化作太行山上民族的脊梁。

英雄惜殉国难,但人民永远记得。记得家书里他的家国理想——三十七载春秋燃尽,却走进了华夏千年的星河。

来源:醴陵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