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进入降价通道,国产手机可以乐观了吗?

摘要:其一,AI手机对行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由于内存等原材料价格攀升,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如小米手机毛利率在今年受到比较大制约,管理层也多次强调内存价格对手机成本的影响;

文 | 思辨财经

此前分析智能手机行业时,我们确定了如下事实:

其一,AI手机对行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由于内存等原材料价格攀升,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如小米手机毛利率在今年受到比较大制约,管理层也多次强调内存价格对手机成本的影响;

其二,摆在手机厂商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将原材料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产品涨价更多),要么企业自己承担部分成本(如小米那般面临毛利率稀释的压力)。

2024年Q4之后,内存价格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缩,乐观派再次现身,认为其后国产手机厂商将迎来真正的量价齐升。

这又让我们想到一年多以前,手机市场刮起的一阵乐观风,一方面社会秩序恢复常态,可以一扫行业往日阴霾,有效提振总需求,另一方面厂商们也可以乘AI手机东风加速高端化进程,以至于每个厂商都憋足劲要把苹果拉下马。

结果我们都知道,上述两大预期确实都在发生,但其效果却有不同程度的折扣,手机总销量同比增长开始回正,但并未有质的飞跃,高端化也在进行,只是其推并非完全是由品牌溢价推动,而主要是由原材料上涨导致(厂商毛利率反而下行)。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智能手机行业乐观思想,两次乐观预期又有何异同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AI化对手机厂商带来了双刃剑,产品高端化的愿景和内存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上扬撞期,企业在前景光明中利润反而被稀释;

其二,技术路线和商业环境发生重大转变,上游原材料成本开始触顶且将进入下行通道,手机厂商的成本压力将得到缓释;

其三,在胶着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手机厂商不会贸然提高溢价能力(大幅涨价),短期内对行业应该持谨慎乐观态度,而非一味看多。

内存结束涨价周期,手机厂商压力缓解

AI手机概念大热之后,内存价格旋即快速上涨,这背后乃是技术和商业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先看技术层面。

AI 手机提供的端侧AI允许用户将数据留在本地,但端侧AI的单用户场景意味着Batch Size(批量大小)为1,这意味着每次从内存加载模型参数到芯片上时,其成本只能分摊到单个token上,无法通过其他用户的并发计算来缓解这一瓶颈。

提高手机硬件内存便成为确保端侧大模型性能的前置条件,2022年国产旗舰机的内存大概在7G上下,2024年之后动辄10G以上内存已经成为国产旗舰机标配。

即便如此,从模型参数占据的存储空间来看,当前AI手机的内存容量仍旧是严重不足的,国金证券曾测算以 Llama7B模型为例,在FP16格式下,每个参数占据两个字节,对应了14GB的内存容量,此外还要加上应用和操作系统所涉及的相关数据。

这说明AI手机的技术路线较之过去进行了一定调整,在此之前有技术路线认为AI手机应该在端侧运行大模型,但其后业内逐渐采取了端云结合的技术路线,复杂任务往往可以通过网页或客户端接入云服务来完成,而非依赖本地化运行复杂内容,如此便极大降低了端侧的硬件要求。

这就将手机厂商从无休止的堆硬件(尤其是内存)中解放出来,减轻硬件成本,同时为满足手机厂商需求,内存厂商开始调整生产节奏,如减产甚至停产DDR4以下规格的内存产能,加大DDR5内存的产能供给。

这一方面使得手机内存的总需求膨胀速度在迅速放缓,另一方面上游厂商随之调整的节奏也提高了高性能内存的供给,供需关系开始扭转,内存价格随之下行。

我们再看商业因素。

2024年内存市场大涨主要原因为:
1)此前的全球厂商陷入普遍性亏损,为脱离困境厂商寄希望于涨价求生;

2)2024年AI手机和AIPC概念的火热,也提高了厂商的溢价能力,预期提高,内存价格随之上涨。

如今受AI化以及其他因素影响,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之以往确实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未能如愿打造成为新的“换机潮”,2024年IDC预测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数据仍然低于2021年之前的水平,行业元气并未完全恢复。

下游产品出货的不顺畅,技术路线的调整,倒逼内存厂商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存还是死亡”这一残酷的问题。

在上述诸多因素作用下,供应链与厂商又一次调整了博弈关系,内存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亢奋上涨一年的内存价格由此松动。

上图为TREND FORCE制作的最近一周主要内存制式的现价变动情况,可以发现中低端内存价格在快速下行中,高端制式芯片价格相对坚挺(也基本触顶)。

上述分析加上数据的论证,都在指向内存价格的上涨周期已经结束,接下来价格下行速度会有所分化(高端制式内存价格下行相对平滑,中低端内存则呈加速下降势头)。

对于手机厂商这不啻为一大利好,移掉高成本的大石头,对企业利润的恢复大有裨益。

对未来审慎乐观

当AI手机大热之后,我们也认为这将是国产手机高端化的友好契机,量价齐升的美好景象就在眼前。理想并未照进现实,背后主要也是商业路线的选择原因。

一般来说,若有强品牌和高市占率加持,产品自然会有高溢价能力,产品会收获极高的毛利率,苹果的损益表便是最直观的证明。

如今的中国手机厂商仍在内卷中厮杀,2020年之前厂商之间市占率仍然有较大差异,但在当前的2024年包括苹果在内的手机厂商,市占率的差异已经非常之小,这意味着厂商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从对手们手中夺回一点市场份额,竞争十分胶着。

此外,微小的市场份额意味着产品的差异化也在缩小,价格因此成为最重要的竞争维度(没有之一)。尽管AI手机给了全行业以高端化的契机,但碍于激烈的竞争情景,厂商们只能有限度涨价,甚至于自己承担部分原材料涨价的成本,而不是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这在我们此前分析小米手机时已经有了非常直观的展现,大多数时间内小米毛利率与ASP呈正相关性,剔除2021年全球供应链大混乱导致的ASP与毛利率不匹配现象后,2024年上图中两条折线的表现仍然透露出一些信号:
1)AI手机并未给小米手机带来强定价能力,2024年小米手机ASP(平均单部手机价格)仍低于2021年,官方将此解释为全球低端手机出货量增加摊薄了平均价格;

2)较之过去小米手机毛利率有了较大改善,但环比却是在下降通道中,同期ASP的数据则相对平稳,官方将此归因为内存等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

结合前文分析以及对两条折线的再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小米在2024年采取了积极的经营策略,简单来说在定价方面更为克制(低价),企业主动承担部分原材料上涨的成本,一切以稳定市占率为前提。

这就导致手机厂商的手握AI化新概念利器,并未能转化为明显的商业价值,反而在经营中要环顾左右,生怕对手重新祭起价格战,被抄后路,这也是市占率拉不开差距时企业们的惯用手段。

那么当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之后,手机厂商又当如何选择呢?篇幅原因我们只揭示结论:

其一,以存储为代表的原材料成本触顶以及开启降价之后,手机厂商们的损益表会得到明显修复,小米手机未来1-2个季度财报应该会有所展示;

其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多数厂商应该会克制涨价,换句话说除华为以外都不具备提高溢价的能力和条件;

其三,在“毛利=销量*毛利率=行业规模*市占率*毛利率”公式中,毛利率大小取决于上游供应链让利幅度(短期内高端内存下行幅度较小,且品牌溢价受到制约),市占率和行业规模整体变动相对不大(内需仍然低迷加之竞争局面严峻),因此虽然短期内手机厂商的经营压力会得到缓释,但我们整体应该持审慎乐观态度,而非一味唱多。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