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需要,医生想用,创新药进县医院为何仍像 “闯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4:58 2

摘要:创新药国谈机制实施五年多来,进一步满足了临床需求,惠及了更多患者。然而,进院“最后一公里”仍然面临较多挑战。中国县域卫生融媒体特别推出“创新下沉县域”系列专栏,旨在全面了解创新药进入县医院的困难与挑战,共同探索解决路径,更好为县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第十二届县域卫生发展大会”即将于5月16日-1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报名通道已开启,进行报名!

创新药国谈机制实施五年多来,进一步满足了临床需求,惠及了更多患者。然而,进院“最后一公里”仍然面临较多挑战。中国县域卫生融媒体特别推出“创新下沉县域”系列专栏,旨在全面了解创新药进入县医院的困难与挑战,共同探索解决路径,更好为县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有一天,创新药真正成为提升县域医疗能力的‘武器’而非‘负担’。”

记者|梁蕾

自2018年起,创新药国谈机制已实施五年多,数百种创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然而,这些创新药能否顺利进入医院,成为患者能否及时用上新药的关键。据目前披露的一些国谈药品配备调查研究显示,一二线城市大型三级医院国谈药品配备率略高,二级医院配备率相对前者近乎腰斩,这一现象凸显了创新药进院面临的挑战。

为保障国谈药顺利进院,让患者尽快用上创新药,从中央到地方,政策频发。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后,医院应及时召开药事会,“应配尽配”。此后,多地医保部门跟进,明确了新版医保目录颁发后药事会启动的时限。这些政策在形式上推动了药事会的频次增加和时效提升,但创新药进院仍面临其他阻力。

01

供需矛盾

“引进创新药对我们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存在积极影响”。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院长吴俊东看来,县级医院里很多疾病,特别是一些内科疾病,往往需要靠药物来治疗。同时,有些疾病更需要创新药来提升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吴俊东认为,创新药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下,医院在引入创新药方面还是会有一些顾虑。

创新药因其特殊性,价格普遍较高,而医保采用的是定额支付模式。吴俊东坦言,如果医院全部使用或者是大量使用创新药的话,会给医院的运营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对于集采药物以及基本药物使用的空间也会造成一定挤压。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对创新药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

一方是有限的医保资金,一方是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这样的供需矛盾,让医院在创新药的引入方面左右为难。但作为公立医院,吴俊东认为,即使面临一定的压力,医院还是要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因此,宜兴市人民医院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内控管理,以为创新药的引入腾出更多的空间。但即便如此,医院引入创新药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

吴俊东认为,随着民众健康需求的日益提升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医疗支付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要进一步发挥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基本”的职能,对于创新药进行单列预算,或是进一步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而令他感到欣喜的是,政府层面正在积极推动这方面的政策制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创新药目录”。同时,国家医保局计划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这是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丙类目录聚焦于因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创新程度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如新型特效药、进口抗癌药等。除此之外,丙类目录还将探索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同机制,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药品纳入保障范围,形成多元支付机制,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02

人才缺乏

创新药进院的另一阻力是药学人才的缺乏。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的药学部门在药品调进、调出、国谈、集采品种配备以及创新药遴选和准入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这便对药学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多数医院药学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性及临床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早在2011年,原卫生部在《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中,便对药剂科布局、人员、房屋、设备等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不得低于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的8%。但多年来,大多数医院的药学人员,数量不但没有达到8%这个要求,且还在逐年下降。

另据资料显示,在医师、护理、药学、医技等医院几大主要学科中,药学一直处于较低地位,而药学服务在大多数医院,仍是以药品采购、拿药、配药、发药等基础性服务为主。这样一来,使得药学人才专业性以及临床实践能力不足,导致不合理用药状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在县域医疗机构。吴俊东认为,县级医院目前对药学人才规范化培训体系还相对缺乏,因此在创新药的筛选、合理使用以及疗效监测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阻碍。

2023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学部门发表在《协和医学杂志》上的题为《中国临床药师核心胜任力框架专家共识(2023)》的文章提出,在临床药学转型的关键阶段,临床药师胜任力如何规范化、均质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药品都有其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属性,药师最了解这些属性。他们的教育背景涵盖了从化学结构到药品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以及与疾病相关的作用。如果药师能够更好地结合临床,参与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了解患者使用药品过程中的反应及其与治疗疾病的关系,及其生活习惯和并发症的相互关系,那么药物的使用将更加精准。因此,加强对于临床药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国谈创新药进院面临多重挑战,但通过政策推动、构建多元支付体系以及加强药学人才培养等措施,相信这些问题可以得到逐渐解决。

“希望有一天,创新药真正成为提升县域医疗能力的‘武器’而非‘负担’。”吴俊东说。

内容审核一审:赵鑫娜二审:张园园三审:梁 蕾

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内容权利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未经公众号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截图、复制、传播、展示、转载、摘编等)。如需授权请在本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已经获得公众号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就知道你“在看”

来源:县域卫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