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赣鄱平原腹地的多宝乡,万亩良田褪去冬日的沉寂,迎来早稻翻耕的忙碌时节。作为鄱阳湖畔的“鱼米之乡”,多宝乡以水稻种植为核心产业,每年早稻翻耕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从机械轰鸣的田间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农田,从传统农耕到绿色转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赣鄱平原腹地的多宝乡,万亩良田褪去冬日的沉寂,迎来早稻翻耕的忙碌时节。作为鄱阳湖畔的“鱼米之乡”,多宝乡以水稻种植为核心产业,每年早稻翻耕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从机械轰鸣的田间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农田,从传统农耕到绿色转型,一幅充满希望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智慧春耕提速增效。近年来,多宝乡推广“全程机械化+智慧农业”模式,依托农机合作社整合资源,实现翻耕、育秧、播种、灌溉等全链条协同作业。在智能化育秧工厂内,恒温恒湿环境下,自动化播种线精准铺撒稻种,配合暗化催芽技术,出苗率提升至98%以上;秧苗长势实时监测数据同步至云端,农户通过手机即可远程调控温湿度,确保“秧苗出车间即达壮苗标准”。通过卫星定位与大数据分析,农田墒情、肥力、病虫害信息实时传输至农户手机端,精准指导生产。机械化翻耕与工厂化育秧双管齐下,全乡早稻种植周期缩短10天以上,为后续抢农时、保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优先,绿色种植守护沃土。在提速增效的同时,多宝乡将生态理念融入春耕全过程,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技术,翻耕时深埋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引入赤眼蜂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构建稻田生态链。多宝乡政府联合农技站开设“田间课堂”,指导农户采用节水灌溉、轮作休耕等模式,修复地力。如今,多宝乡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5%,节水灌溉覆盖率达80%,既守住了“粮袋子”,也护好了“生态碗”。
春耕如诗,土地为纸,农机作笔。多宝乡的早稻翻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缩影,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从科技助力到绿色转型,从个体耕耘到协同合作,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耕读传家”。待到金秋时节,稻浪翻涌的丰收盛景,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澎湃的动力。(多宝乡 袁朝鑫)
来源:都昌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