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养猫人,一边打喷嚏一边吸猫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16:35 3

摘要:你赶紧打开社交软件和浏览器,居然发现了许多差不多状况的帖子,标题赫然写着“养猫后猫毛过敏,怎么办/小妙招/赶紧学起来”……

晚上,当你如常把脸埋进猫咪香香软软的身子里,然后用力吸了一大口气,觉得积攒一整天的怨气都被净化了。

没吸几口,你突然鼻子痒痒,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你以为自己有点着凉,擦擦鼻子没有在意。

但渐渐开始有点不对劲。不仅隔三岔五地吸猫后连着打喷嚏,而且眼睛、喉咙也开始发痒、浑身刺挠。

一个想法突然在你脑海中迸发——“我不会是猫毛过敏吧?”

你赶紧打开社交软件和浏览器,居然发现了许多差不多状况的帖子,标题赫然写着“养猫后猫毛过敏,怎么办/小妙招/赶紧学起来”……

奇怪,怎么自己居然也会成为猫毛过敏的一员?

猫毛过敏的比例不低,

但你可能不知道

你轻抚、贴贴、抱着狂吸的猫咪,其实是过敏人士的“大敌”。

猫狗带来的过敏原已经成为了继尘螨、花粉后的第三大吸入性过敏原。而猫的致敏率通常高于狗[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近4万名患有过敏性疾病(以下简称“过敏”)的儿童进行过敏原检测,发现约每12位过敏的小朋友就有一位对猫皮屑过敏[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1万6千余例过敏患者中,猫毛皮屑的致敏率将近12%[1]。无独有偶,在广州14家医院的2122例诊断为过敏的患者中,对猫皮屑过敏的患者将近六分之一[3]。

当然,猫毛过敏引发的症状也各有不同。无论你是呼吸道过敏,还是皮肤出现反应,都可能是猫猫的“锅”。

北京一家儿童医院对9527名呼吸道过敏的儿童研究显示,猫毛过敏率超过六分之一。其中过敏性鼻炎的猫毛过敏率为7.6%;而哮喘儿童中,每100位中大约11位对猫毛过敏;同时哮喘又过敏性鼻炎的孩子的过敏率也将近10%,且他们过敏反应都很强烈[4]。

(图/pexels)

另一实验从中国17个城市的24家医院对6千多名患有哮喘和(或)鼻炎的患者检测发现,哮喘和(或)鼻炎的患者对猫毛过敏的概率超过一成,而15岁以下的儿童对猫毛的过敏率是15岁以上患者的两倍还多[5]。

多项实验证明,儿童或青少年过敏率更高[1][5][6]。比如世纪坛医院中,7-12岁和13-18岁的猫毛过敏率分别是26.0%和27.3%,是比例最高的两组[1]。

除了呼吸道,如果皮肤提醒你过敏了,也别忘了怀疑一下猫咪。上海皮肤病医院就诊的714名皮肤过敏的患者进行过敏原测试,发现猫毛的致敏率超过九分之一。其中,特应性皮炎组的猫毛致敏率将近1/4;非特应性湿疹和荨麻疹的“中招”率也不低[7]。

总结来说,如果你发现了自己有频繁打喷嚏、鼻涕止不住、胳膊上起疹子等症状,别再执着于责怪的灰尘和花粉了,应该合理怀疑一下家里那位优雅舔手的猫主子[1]。

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对宠物的过敏率也在上升[1]。综合了河南、重庆和武汉三家医院的过敏研究,发现猫毛的致敏率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从1.3%陡增到15.5%[8]。

也就是原来百里挑一的猫毛过敏中招者,现在只有六里挑一了。

猫猫让你过敏的物质,

就像天罗地网

大家常听说“猫毛过敏”,但猫咪身上让你过敏的物质,不只有猫毛。

猫咪身上有种分泌性球蛋白,叫“Fel d 1”,它是致人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这种球蛋白主要由猫的皮脂腺分泌,存在于皮肤表面和毛发,唾液腺、泪腺、皮肤和肛腺中也有[9]。

猫咪身上最可能让你感染的物质除了在毛发上,而且还能通过它勤勤恳恳地舔毛和梳理毛发,从唾液中再转移到皮毛上[10]。

除了Fel d 1,其他蛋白,Fel d 2至Fel d 8,“八兄弟”都是猫咪身上引发人过敏的过敏原,多见于唾液或皮毛。过敏者对它们存在过敏反应的概率虽然没有“老大”Fel d1那么高,但是在实验中也出现了高达四成或五成的反应率[11]。

而且,所有品种的猫都会分泌Feld1的过敏原,雄性猫咪分泌得往往更多[12]。

一边是猫咪身上多种可能致人过敏的物质,一边又是人类在猫咪的可爱攻势下对其完全不设防,甚至爱不释手,这让猫咪身上的过敏原更“亲密”地接触着大家的免疫系统。

(图/pexels)

比如,不止一篇研究推测,猫咪和人类的亲近——比如可以进入卧室——可能是猫咪导致过敏概率更高的原因(和狗相比)[1][13]。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接近一半的猫咪被允许进入卧室,而狗狗的这一比例仅不到三分之一[13]。

且不说你忍不忍得住,就是真的做到,你依然不能完全避免过敏。

因为上述那些致敏物质不仅能直接传播,还能通过空气传播。

就拿最容易致人过敏的Fel d1来说,它在空气传播时,能结合在空气中的颗粒上[12]。

即便移除了宠物,过敏原依然能留存高达6个月之久[9]。

如果家中养过猫,那么地毯大概率是重灾区;即使是家中没有猫咪,家里也可能含有猫的过敏原[14]。

你以为该扔掉的是毯子,其实应该扔掉的应该是猫(不是)。

但是,即便你过敏,你真的舍得“移除”掉猫猫(不养了)吗?

室内宠物猫常允许进入卧室甚至躺在床上,增加了过敏原暴露的概率。(图/pexels)

经过《猫医学与外科杂志》中的文章总结,过敏后“移除猫”是常见而标准的推荐做法[15]。实验也发现,“不把宠物从家里移走”对那些对宠物过敏的哮喘患者造成一定的困难。那些哮喘患者不仅得服用更长效、更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而且生活质量也因为过敏收到了更多的负面影响[16][17]。

但由于“情感联结,只有少数人会遵从这一建议”。在许多对猫过敏的情况下,猫的主人仍然选择继续与猫咪共同生活[15]。

一言以蔽之,你对猫咪的照拂无微不至,猫咪对你的免疫系统的刺激则无孔不入。

真是妈妈的好大儿啊。

头铁硬要养猫,

只好委屈自己了

玩笑归玩笑,如果觉得自己疑似过敏,就真的要重视起来。

过敏真的不是小事,不是“忍忍”就能过去的。

宠物过敏的可能症状(比如对猫咪过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鼻塞、打喷嚏、咳嗽、鼻后滴漏;眼睛发痒、发红、多泪、眼下肿胀;还有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如果引起了哮喘,那么还可能呼吸困难、胸痛、胸哮鸣,甚至出现睡眠困难[18]。

别忘了,很多呼吸道过敏和皮肤过敏的患者对猫毛过敏,所以更要小心。根据《2021年哮喘预防和管理指南》,动物性过敏原被列为哮喘的风险和加重因素[19]。

实验表明,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养猫与“持续性咳嗽”(至少三个月,每周咳嗽四天)的风险增加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养猫儿童出现持续咳嗽的风险是没有养猫儿童的1.77倍[20]。另一项实验发现,养猫且对猫咪过敏的小朋友中,出现持续三周以上的过敏性鼻炎的比例高达21%[13]。

儿童和猫咪通常十分亲密,但这也可能给他们带来更高的过敏风险。(图/pexels)

如果父母有过敏体质,则都需要更外警惕:因为父母双方中至少一位是过敏体质,就会让子女有30-60%的可能遗传到该体质[21]。

而猫毛过敏和狗毛过敏、尘螨过敏都具有交叉反应[1][6],所以为了确认猫猫是“始作俑者”,还是得去医院。

如果测验结果确认了过敏,还不死心,就想养猫,该怎么办?

最基本的操作是限制猫的活动范围(比如不准进入卧室);保持空气清洁;还有定期给猫洗澡[15]。

说易行难。比如定期洗澡,推荐每周至少两次[15],有经验的朋友应该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看来以后每周家里要发生两次“大战”。

为了自己的健康,一些更“麻烦”的措施也很必要。

比如遵医嘱服药。可使用抗组胺药和局部类固醇、肥大细胞稳定剂来减轻过敏引起的鼻子和眼睛的不适;如有哮喘则需使用哮喘喷雾剂(加上类固醇)[21]。

此外,还可以尝试“免疫治疗“,即通过皮下注射、舌下注射或淋巴内注射的方式,可以让身体“适应”这些抗原,不再过度反应。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有改善过敏的功能,比如皮下注射,但也有潜在风险——实验证明,在增加剂量时可能引发全身或局部的过敏反应[11][22]。

其实,也有研究从蛋黄中提取物质,加入猫粮后能和Fel d 1结合形成抗体,进而让猫咪体内的蛋白失去“引起过敏的能力”[23];还有研究正在开发能给猫咪打的疫苗[24]。也许不远的将来,天生过敏但又实在想养猫的人也可以受益于这些技术。

没办法啊,好奇心可能不会害死猫,但对猫过敏可能随机害惨一个对猫有执念的过敏人。

来源:梦宇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