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种菜,纯利12000元/亩,超千人年收入100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6:35 2

摘要:2007年,转行的张纪才把扶沟的种菜技术带到元谋,开始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黄瓜。一开始,他在这里仅流转了18亩土地种植温室大棚黄瓜,一举成功,当年销售收入60多万元,净收入30多万元,由此拉开了扶沟人在元谋县种植黄瓜的序幕。

有一批河南菜农扎根云南元谋,约5000人打造了当地18亿黄瓜产业链,成为干热河谷里的跨省农业奇迹。

河南老乡闯云南

几乎整村去种菜

1998年,扶沟县的张纪才、丁心建等几位菜商到元谋收购蔬菜,惊喜的发现这里产出的蔬菜品质非常好。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2007年,转行的张纪才把扶沟的种菜技术带到元谋,开始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黄瓜。一开始,他在这里仅流转了18亩土地种植温室大棚黄瓜,一举成功,当年销售收入60多万元,净收入30多万元,由此拉开了扶沟人在元谋县种植黄瓜的序幕。

张纪才在元谋县种植大棚黄瓜成功后,丁心建、张顺东、万建兵等人也加入进来,凭着扶沟人的勤劳实干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到了2015年,万建兵同几十名老乡来到元谋时,扶沟人在元谋种植黄瓜的面积已经扩展到1600多亩。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如今,2400多亩黄瓜成了万建兵引以为傲的事业。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的方式,目前约有超过5000名河南人来元谋种黄瓜,90%来自扶沟县。

有的村子几乎整村去了云南,如城郊乡的后张村大约80%的人在元谋种菜。后张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佳,动员后张村及周边860名村民到云南省元谋县发展大棚蔬菜,承包近6万亩土地种植大棚黄瓜。

“扶沟人到元谋,实际上是给当地送去了‘财神’。”张佳自豪地说,除了土地租金,很多当地人到扶沟人开办的蔬菜基地打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这些闯云南的扶沟菜农,一边研究着当地气候自然条件,一边和家乡技术人员交流,把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不断传授给当地群众。

为啥是元谋?

天时+地利+人和

首要因素是这里的气候。元谋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在20℃以上,这个自然界的“温室大棚”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

“这里光照时间长,种出来的黄瓜口感好,而且只需要普通大棚,种植成本要比北方低很多。”万建兵表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因为这个优势,元谋黄瓜主打反季节种植,在10月至次年4月上市,价格优势明显。元谋黄瓜产业协会、云南某果蔬公司负责人张小康介绍,冬季市场上的新鲜蔬菜相对较少,元谋的黄瓜正好填补这一空缺,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交通设施的发展为黄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每年冬季,“南菜北运”进入旺季,作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元谋冬早蔬菜交易已进入“热销”模式,开始走俏市场,供销全国。

大棚内,绿油油的黄瓜挂满藤蔓,一茬接着一茬生长,当地女工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张小康随手摘下一根介绍:“这黄瓜皮薄芯绿、口感脆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往年价高时能卖到每公斤4~6元,今年春节前卖到了3元/公斤左右。”

大棚外,装运黄瓜的大卡车络绎不绝,工人们将黄瓜装箱后迅速送上卡车,次日即可直达四川、河南、广东等地,即使是2700公里外的北京,也能48小时左右到达。

注:不同种植户因规模、技术差异存在成本浮动

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开通,使得元谋县蔬菜外运通道更加畅通,同时,从产地预冷、冷藏、冷链运输,让更多产自元谋县的蔬菜离开热坝,新鲜抵达全国多个大中城市。

元谋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政府的支持,也对黄瓜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地人勤劳淳朴,从采摘到运输等各生产环节,我们都倾向雇用当地人。”张小康说,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如大禹节水项目,解决了种植户的农业用水问题。

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当地发展的一大瓶颈,为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元谋县实施了灌区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构建从源头到地头800多公里全覆盖的水网,实现水库取水口到田间末端的精准计量计费,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

他们种植黄瓜有一套

靠技术、更靠合作

“关键是舍得下成本,用好种子和好肥料。”张小康总结道。起初,他们从老家邀请老技术员前来指导,后来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元谋的种植诀窍。

除了种植技术过硬,扶沟人还特别注重“传帮带”。最早一批过来的河南人,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经验,手把手教后来的老乡,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的良好传统。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刚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都是跟着亲戚学。”万建兵来元谋时,亲戚已经在这里种了好几年黄瓜,“一点点教我怎么搭棚、怎么施肥,很快就学会了,后来妻子也过来一起干,我们还带动了不少老乡一起种黄瓜。”

在元谋,像万建兵夫妇这样的传承者还有很多,他们通过“传帮带”,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老乡,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种植群体。

“我们成立元谋黄瓜产业协会,成员之间能互相交流种植经验,还能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发布每日价格。”张小康介绍,拥有了市场定价权,以订单式种植为主的元谋黄瓜基本不愁卖。

跨省种菜带来什么变化?

一个18亿元的黄瓜产业

时至今日,扶沟人在云南元谋等地建设的众多蔬菜基地,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传播至元谋,并与当地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元谋黄瓜亩产能够达到1.2万公斤以上。”张小康算了一笔账,按每公斤2.5元、每亩1.2万公斤来算,1亩地收入3万元,除去地租、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1亩纯利润约为1.2万元。

以全县近6万亩黄瓜种植面积来算,净利润有7.2亿元,总收入可达18亿元。张小康保守估计,元谋至少有上千名老乡能够凭借种黄瓜年收入过百万。

图片来源:周口市工商联

2023年,云南元谋扶沟商会成立。为远离家乡的菜农们搭建了返乡兴业的通道,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不少身在元谋的扶沟人,瞅准机会利用人脉、资金、技术优势,牵线搭桥,为家乡引资引商引项目。

扶沟人带来的黄瓜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好处也很实在。

第一批人在元谋种菜的时候,地租是每亩500元钱,万建兵来的时候是每亩2000元钱,“现在每亩已经涨到3500元以上。”万建兵介绍说。

按保守的每亩3000元计算,仅地租一项,当地人每年就能挣到1.8亿元,再加上各环节的用工、大家的衣食住行等开支,收益的大头还是留在了当地。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我们家有5亩地租出去种黄瓜,一年下来,光地租收入就有1.6万元。”元马镇禾阳村委会小羊庄村村民付光德说,平时还能到基地务工,像采摘工的话,每天也有100元,年纪稍大的也可以干,一个月下来有上千元收入。

如今,元谋的黄瓜产业还在不断发展。作为全国5个南繁冬夏繁基地之一的元谋,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为了拓展黄瓜事业,张小康等种植大户正在向周边县拓展规模,计划把元谋的种植经验复制过去,“我们有信心把黄瓜产业做得更大,让更多人都能吃到我们种的黄瓜。”

温馨提示:

跟风种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编辑:陈浩

审稿:鲁丹

信息来自人民日报、央视网、周口日报、周口市工商联、扶沟融媒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来源:长江蔬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