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思考

摘要: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不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红

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不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权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将山西的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不仅有助于充实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能使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利用。

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厚重 地域特色鲜明

山西有3490处红色革命遗址,其中,103处红色旅游景区(点),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化资源厚重而博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革命历史积淀深厚。山西是较早响应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地方党团组织的省份,一直处于全国革命斗争的前列:是北方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第一支正规红军的诞生地,1931年山西党组织领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通道,在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命运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36年2月开始,红军东征山西,壮大了兵力,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

革命英雄人物突出。山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战斗、留下光辉足迹最多的省份之一,涌现了众多著名的革命英烈和英模人物。在建党初期和国共合作时期,山西涌现出了一批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和革命家。山西的红色文化是党领导山西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所创造的。山西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山西各地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有60万人,仅在册的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山西籍革命烈士就有10.5万人。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山西的革命文物星罗棋布、种类繁多,遍布全省各地。有重要机构、会议、事件的遗址,如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等;有革命先烈的故居、旧居、墓地等。在红色文化精神传承过程中,人们也创作了众多红色文艺作品,有民谣和红色影视作品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讲述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凝聚着民族精神,书写着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是思政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

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平建设时期,大寨、右玉、西沟、锡崖沟、贾家庄、太钢集团等各地域各战线的山西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因地制宜、不懈奋斗,铸就了山西实践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党带领山西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加强民生保障,推动山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西的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历史记忆,更是一种力量源泉,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走向胜利。传承与发展这些红色文化,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传承和发扬这些红色文化,可以继续激励新时代的党员和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形势下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因地制宜,善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育人素材。深入挖掘山西红色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并将其巧妙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不仅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拓宽思政教育视野,还能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教育效果转化。可通过“行—研—创—说—传”一体化研学流程,将每一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与心灵触动的过程。在“行”的过程中,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各红色资源地实地调研;“研”则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创”则是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将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说”则是通过演讲、报告等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传”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将红色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因时制宜,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拓展实践育人渠道。新时代以来,涌现出众多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接棒者、奋进者、奉献者,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共同绘就了一幅幅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的奋斗画卷。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将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紧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深入挖掘并提炼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入鲜活的案例、真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使思政课更加紧密地贴合实际、贴近日常生活、贴近时代脉搏。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注重挖掘身边的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以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教学模式。如通过举办“时代新人说”系列讲座和演讲比赛,邀请校内外优秀青年代表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通过这些真实、接地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标杆,用案例、故事,生动的语言让理论宣讲入头脑,使其见其人、听其言、观其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因材施教,传承红色基因,深耕铸魂育人沃土。学校要肩负起守好红色根脉、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使命,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思政教材,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要积极组织师生深入基层、走进革命老区,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老党员、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用心挖掘本地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将红色元素全方位融入思政教学之中,采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深刻体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进程中,逐步构建以“寻、讲、研、评”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新体系,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生动讲述红色故事、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科学评价红色教育成效,让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绽放出新的光彩与活力,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辑:刘子健

校对:陈尚宇 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