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4年的家电市场中,小米的大家电业务如同一匹黑马,尤其是其空调业务,线上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仅次于格力与美的,位列行业前三。这一显著成绩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不仅让人好奇小米空调是否有望挑战格力、美的的行业地位,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小米电视的发展轨迹,探讨其是
在2024年的家电市场中,小米的大家电业务如同一匹黑马,尤其是其空调业务,线上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仅次于格力与美的,位列行业前三。这一显著成绩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不仅让人好奇小米空调是否有望挑战格力、美的的行业地位,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小米电视的发展轨迹,探讨其是否还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溯小米电视如何从无到有,在短短六年内登顶国内市场的历程,以及后来为何又逐渐失去领先地位。小米电视的崛起,得益于其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和极致性价比策略。2012年,小米决心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面对高昂的电视价格,小米选择了直接推出一款60寸电视,定价4999元,但最初由于供应链问题未能如愿。后来,小米采取了折中方案,先从47寸电视入手,并决定打造一台兼容直播功能的“超级电脑”。然而,这一创新设计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两块芯片的融合困难重重,开发过程中团队多次面临放弃的边缘。
在小米电视的发展历程中,乐视曾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乐视凭借富士康的助力,在产品开发上领先小米四个月,提前抢占市场。同时,作为视频平台,乐视在内容上具备天然优势。小米为了弥补内容短板,挖来了前新浪总编辑陈彤负责内容投资与运营,并通过资本绑定方式快速补齐内容。然而,乐视将电视视为视频平台的引流入口,采取了激进的补贴政策,而小米则坚持微利不补贴的策略。最终,随着乐视资金链断裂,小米电视迎来了逆袭的机会,凭借乐视留下的市场空白,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并于2019年上半年成功登顶国内电视市场。
小米电视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米电视团队追求极致性价比,从第四代电视开始,主打显示效果良好且价格适中的55寸电视,与友商错位竞争。这一策略抓住了供应链变革的红利,小米敏锐洞察到华星光电10.5代屏幕生产线的投产机遇,迅速包下产能,主打55寸电视,将价格压低至43寸电视的水平。同时,小米电视在营销上也颇具策略性,通过集中流量拉升销量,再与电商平台谈判争取更大订单,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彩电龙头企业迅速跟进,推出对应的子品牌以及软件业务,对小米电视构成了直接威胁。TCL的雷鸟子品牌、海信视像的vidda子品牌,都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在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彩电结构化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品牌力的竞争成为重中之重。小米电视在品牌力和产品力方面相较于彩电龙头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面板成本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性价比策略难以持续。
小米入局造车也对其电视业务产生了间接影响。为了保持集团整体的财务健康,小米不得不对销售费用加以控制,这对于需要开拓市场的小米家电业务而言无疑是不利的。尤其是在电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减少广告等宣传费用的投放会降低小米电视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面对空调业务的显著成绩和电视业务的挑战,小米电视是否还能重拾往日荣光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行业普遍持悲观看法。一名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行业标准的出台,电视又变回了一桩纯硬件的生意,竞争的焦点回到了硬件素质本身。在这个维度上,小米很难与TCL、海信等有着深厚技术底蕴的老牌厂商竞争。同时,从主观意愿上来说,小米电视更在乎的是如何提升利润率和业务的健康度,而不是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因此,小米电视很难再登顶国内第一,但这并不影响小米在整体家电市场的成功。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