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南阳艾”与德兴市中药材的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3月26日至27日,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训华一行赴河南省南阳市,就南阳艾草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考察。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南阳艾”与德兴市中药材的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3月26日至27日,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训华一行赴河南省南阳市,就南阳艾草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考察。
上图为卧龙区艾草产业协会副会长、南阳惠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义生向德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训华一行,详细介绍南阳艾草制品的种类和市场经济价值。
上图为社旗县桥头镇艾草园,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副院长黄显章向德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训华一行详细介绍艾草的种类和品质。
据悉,“南阳艾”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盛产的“南阳艾”,因其茎叶含绒量大、挥发油和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艾香更加浓郁而闻名遐迩。已打造“南阳艾”“仲景灸法”“仲景灸师”“世界艾乡”四位一体的品牌体系。南阳艾草产业已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艾草特色产业成为南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南阳市已布局建设4个艾草产业园和1个艾草专业市场,注册艾草种植、加工、流通机构2700多家,8家艾草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艾草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贡献逐年稳步提升,艾草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考察团先后到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艾草研发实验室、绿莹中艾自动化无尘设备加工车间、卧龙区艾草产业园自动化设备生产研发车间、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院、南阳药益宝、社旗县绿莹艾草产业园、中艾供应链电商直播基地等,从南阳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艾草实验室科研成果、现代化种植、自动化设备的高端生产研发、装备制造、深加工、互联网销售、国际贸易、艾草产业的规模化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
座谈会上,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副院长黄显章,南阳绿莹中艾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刘保峰、副总经理章家豪、娄建忠、闫志银,卧龙区艾草产业协会副会长、南阳惠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义生等分别就南阳艾草产业的发展历史、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向考察团进行了深度的介绍。
据悉,作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南阳市已建成“河南省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创新平台17个,获得艾草相关有效专利1418件,其中发明专利46件,与艾草相关注册商标9717件,产品涵盖6大系列200多个品类1000多个品种,艾产品遍布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为南阳众多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创业、就业条件,或开办企业或从事艾草电商销售或在艾草相关领域就业,南阳艾草产业带动30万人从中受益。
座谈会上,德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训华对南阳艾草产业化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南阳艾草产业与德兴市中药材的创新融合发展充满了信心。
发展中医药,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德兴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依托丰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已打造中医药温泉文旅康养特色小镇、田园康养综合体等一大批健康产业项目。
德兴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小燕、副主任徐毅,花桥镇党委书记李云云、副书记王伟,德兴市商务局副局长吴浩楠,花桥镇园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龙分别就德兴市的中药材发展与南阳艾草产业化的发展融合进行了深度交流。
通过考察南阳的艾草全产业链,双方将对艾草种植、深加工、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带动更多的村民家门口就业,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德兴市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森林覆盖率达76.2%,境内中草药种类2077余种、药食同源医药植物66种,有“野外就是药房,深山就是药库”之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积淀了德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目前,德兴市已建成83个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总面积13.9万亩,中药材种植在德兴市已成为富民兴村、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刘振伟 杜静伟)
来源:纵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