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今天谈美育是件奢侈的事吗

摘要:成绩、绩效、考核指标,人无往不在“结果论”的评价体系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可被换算成流量,进而速成变现。然而,四季更迭、寸光尺影,草木枯荣始终以自己的韵律悠然演进,提醒急不可待的人们抬起双眼,关注自然、日常与社会。当AI写诗、绘画已成现实,培

成绩、绩效、考核指标,人无往不在“结果论”的评价体系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可被换算成流量,进而速成变现。然而,四季更迭、寸光尺影,草木枯荣始终以自己的韵律悠然演进,提醒急不可待的人们抬起双眼,关注自然、日常与社会。当AI写诗、绘画已成现实,培养人们对美的追求、欣赏与创造,过时了吗?今天谈美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吗?

“美育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看到了一只小鸡/我一眼看到了眼神/我在里面看到了绝望/与父母、兄弟姐妹分离/还要被人们染上颜色/用来卖钱/虽然我对它很好/但它依然不开心。”在山东省聊城市樱桃园镇谷疃小学语文老师杨占国的语文课堂上,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用诗歌记录了一只小鸡。

作为班级里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的乡镇语文老师,杨占国参加了公益组织“是光诗歌”的诗歌课项目,每学期会拿出8至9节课来上诗歌课,按照“想一想,写一写、评一评,改一改”的课堂模式,先欣赏诗歌,再让学生们写作。

“一个班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性格更加敏感。而诗歌能够释放孩子的天性,成为其情感宣泄的一个出口。他们会把自己所见所思写到诗歌中。”杨占国说,让孩子去写诗,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诗人,而是让他们的心灵面对路旁花草动物也能怦然心动,哪怕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温暖地看待身边的环境。

学生们在制作定格动画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盛和小学南侧,一条种植了各种中药材的“百草园”植物走廊就在教学楼的窗外,这是各年级师生经常光顾的实践课堂场地。校长刘世丽告诉半月谈记者,每到新的季节,百草园内不同植物枯荣变化,这也是学生们劳动、写作、绘画、手工创作的时期。

202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刻在基因里的。让孩子对美的懵懂感觉逐步成为未来引领他们一生的重要价值观,最重要的是童年时期的启发与引导。不必刻意雕琢,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刘世丽说。

画家王海丰认为,现代美育的缺失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呼唤以美育的普遍性与超功利性,实现陶养情感、培育心灵的目标。时代变迁,这仍可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美育的落点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功利化、缺资源

在校美育有心无力

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美育重要性的认知已有所提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或与个体学生的短期教育目标相对撞时,美育处于下风,甚至变为机械的技能教育。

褚雨彤自幼喜爱画画,但高三时为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美术院校,专门去食宿全包的美术生培养班学习过一年。“当时感觉自己是个美术‘民工’。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到晚上11点多休息,所有时间都在对标艺考要求。这么多年过去,这种考前辅导依旧没什么变化。”褚雨彤说。

现在她经营着一间美术教室。她表示,很多家长带孩子过来学画画,都希望能尽快看到成果,或者对升学有所帮助。审美素养的培育难以量化,时间久了还看不到成果,家长会首先质疑老师的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的美育也缺乏可以“放开手脚”去做的条件。多位校长反映,学校专业的艺术教师数量不多,即便有,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在一些学校内,招进来的艺术教师,往往还要承担其他学科教学或者各种行政事务。多名美术教师还反映,学科类教育有考试作为检验,家长和教师能够看到实际作用,导致艺术教育课程被学科课程占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在面对升学压力的同时兼顾美育,对不少学校都是难题。“美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学习压力,释放情感。面对压力,需要重视美育的实践与体验。”河北衡水中学艺术中心教研室主任李思颖说。据其介绍,衡水中学每周有一节社团课,同时定期开展艺术节、心理剧排练、科技节等活动。

挖掘美育资源

美育也能“不贵”

业内人士建议,将美育与非艺术类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而不仅局限于音乐、美术等领域。刘世丽举例,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孩子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和美术学科元素中的图形高度吻合,学习几何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形象和结构之美。

让美育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石家庄市盛和小学引入定格动画设备,这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各年级学生可以分组参与编写故事、设计分镜头、制作道具、拍摄、后期制作等流程。短短一分钟的作品《虾》融入造纸、国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著名艺术家齐白石的绘画故事。

图片由AI生成

不同地区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想办法利用免费的校园环境。杨占国结合劳动课,带着学生在谷雨时播种红薯,在白露时收获,并把红薯的生长与收获的过程写在诗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美。

家校共育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利用好自然资源,多带孩子去公园、森林、海滩等地方去玩,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在日常生活中,问问孩子烹饪时的色彩搭配、日常穿衣风格,家长的耐心与陪伴对美育至关重要。”王海丰说。

李思颖认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是理想的美育场所。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农村地区,她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农村学生充分欣赏文艺作品。

刘世丽说:“做美育可能需要一些钱,但并不代表没有钱就做不了美育。这是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本身就是无价的,‘美’应该始终伴随着他们。”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