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馆的大部分空间被埋设于地下,以降低建筑高度,减轻其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屋顶与地面相融合,使其成为对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可用于举办各类活动与音乐会。
© 楊承 Chen Yang
美术馆的大部分空间被埋设于地下,以降低建筑高度,减轻其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屋顶与地面相融合,使其成为对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可用于举办各类活动与音乐会。感谢 隈研吾都市设计事务所对gooood的分享
在台中一座高层建筑的脚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打造了一座庭院般的美术馆。项目选址于台中市绿化网络的核心——“草悟道”沿线,通过打造一座绿色美术馆,以绿意为媒介,将公共绿地与私人开发无缝连接。
项目概览 © 楊承 Chen Yang
绿色屋顶 © 楊承 Chen Yang
鸟瞰© 楊承 Chen Yang
顶视图 © 楊承 Chen Yang
近景顶视图 © 楊承 Chen Yang
美术馆的大部分空间被埋设于地下,以降低建筑高度,减轻其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屋顶与地面相融合,使其成为对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可用于举办各类活动与音乐会。
鸟瞰 ©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庭院细部 ©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屋顶与地面相融合 © 楊承 Chen Yang
屋面楼梯细部 © 楊承 Chen Yang
为打造丰富的屋顶植被,项目采用土壤栽培的方式进行绿化。尽管使用了土壤,建筑仍保持轻盈感,屋顶边缘的厚重感被削弱,藤蔓延展至屋檐,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界限。为尽可能减轻建筑荷载,屋顶采用12毫米厚的多边形钢板构成的轻量化结构,并由钢柱与梁支撑,以实现流动感十足的扭曲屋面。
动感十足的扭曲屋面 © 楊承 Chen Yang
屋顶采用轻量化结构并由钢柱与梁支撑 © 楊承 Chen Yang
外观细部 © 楊承 Chen Yang
地下展览空间通过百叶天花、褶皱墙面及螺旋楼梯,与地面相连,营造出光影交错的洞穴式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白盒子展览空间,项目试图在城市之中融入自然,让人们在景观与体验的层面感受建筑与环境的共生。
室内概览 © 楊承 Chen Yang
门厅 © 楊承 Chen Yang
螺旋楼梯 © 楊承 Chen Yang
休闲座位区 © 楊承 Chen Yang
室内细部 © 楊承 Chen Yang
夜景 © 楊承 Chen Yang
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