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退伍在车站一位女教师被宰客我帮了她,而我命运也因她改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9 18:23 3

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已经在候车厅坐了两个小时了,眼看着太阳都要落山了,这趟车怎么还不来啊!"我不耐烦地盯着车站的大钟,摸了摸鼓鼓囊囊的胸前口袋,里面是我刚领的复员费和父母寄来的路费。

那是1985年的冬天,我退伍回乡的日子。从部队到家要倒三趟车,第一趟就晚点了,让我在这小县城车站足足等了大半天。

车站里人来人往,大多是赶集的农民和探亲的人。我穿着军装,拎着那个旧帆布包,一眼就能被认出是退伍的兵。这身军装还要穿几天,等回家了才能脱下来。

"同志,请问去清河镇的车几点到?"一个温柔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我回过头,看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手里拿着一个塑料皮的公文包,看起来像是个老师。

"应该快到了吧,我也是等这趟车。"我站起身,习惯性地挺直腰板回答。

终于,广播里通知车要进站了。人群一下子涌向出口,我拎起行李,跟着人流移动。那姑娘似乎有些手足无措,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

"你跟紧我,别被挤散了。"我下意识地说。在部队三年,帮助同伴已经成了习惯。

好不容易挤上了车,车厢里已经人满为患。我勉强找到两个座位,示意那姑娘坐下。

"谢谢你,同志。"姑娘感激地说,"我叫林小雨,是去清河中学报到的新老师。"

"我叫王建军,刚退伍,回老家。"我摸了摸后脑勺,有些拘谨。

车子开动了,摇摇晃晃地前行。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汗味、烟味和水果香味的气息,让我想起了部队的运兵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和林小雨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她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分配到清河中学教语文。而清河正好是我必经的一站,要在那里住一晚上,第二天再转车回家。

"师范生出来当老师,不容易啊。"我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随口说道。

"是啊,工资低,还得自己解决住宿。学校说暂时没有宿舍,得先在镇上租房子住。"林小雨叹了口气,"听说清河镇的房租一个月要十块钱呢。"

"十块钱啊..."我心里盘算着,这差不多是我在部队一个月的津贴了。部队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吃住都不用操心,每个月的津贴几乎都能存下来。

天黑了下来,车窗变成了一面镜子。我看到自己的倒影,才发现军帽歪了,赶紧端正了一下。这是当兵时养成的习惯,内务标准要求高,就连帽徽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

到了清河镇,天已经完全黑了。下车后,我和林小雨一起走出车站。冬夜的风很冷,我把领子竖了起来,林小雨则裹紧了她那件薄呢子大衣。

"王同志,你知道这附近有便宜点的旅馆吗?"林小雨问我。

"不太清楚,我也是第一次来。不过我记得有战友说过,车站旁边有家'胜利招待所',价格公道。"我回答。老李就是清河人,常跟我提起家乡的事。

我们刚要往招待所方向走,就被几个拉客的围住了。

"小两口住店啊?跟我走,便宜!"

"去我那儿,干净又便宜!"

"军人优惠!带女朋友来啊?"

我有些尴尬,赶紧解释:"我们不是......我们只是同路人。"

林小雨脸红了,低着头不说话。

一个穿着灰色外套的中年男人挤了过来,盯着林小雨说:"小姑娘,我带你去便宜的地方,十块钱一晚上。"

"真的吗?那太好了。"林小雨眼睛一亮。她的安家费不多,能省则省。

"等等!"我拦住了林小雨,直觉告诉我这人不像好人,"大姐,跟陌生人走要小心。"

"小伙子,别多管闲事!"中年男人瞪了我一眼。

"我就是问问价格。"我不卑不亢地说,"十块钱是标准间还是大通铺?"

在部队查铺查哨时遇到过不少小把戏,让我对这类事特别敏感。

中年男人支支吾吾:"到了再说,保证让你满意。"

"那请把你们旅馆的营业执照给我看看。"我继续问。这是连长教我们的,出门在外要学会保护自己。

这下男人恼了:"臭小子,穿个军装就狂了是吧?管那么多干什么?"

林小雨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赶紧躲到我身后。

"我再问一遍,你的旅馆在哪里?有没有营业执照?"我声音提高了几分贝,站姿也不自觉地变成了军姿,就像在部队集合时那样。

周围的人开始围观,几个拉客的见状,骂骂咧咧地散开了。

"谢谢你,王同志。"林小雨感激地说,"我差点上当了。"

"没事,一起去找胜利招待所吧。"我拎起行李,带着林小雨往前走。

找到招待所后,值班的老大爷说只剩下一个大房间了,四张床,现在住了两个人,还剩两张床。

"男女混住?"林小雨犹豫了。

"没关系,门是可以锁的,很安全。"老大爷解释道,"标准间都住满了,这是最后的房间了。"

我看了看表,已经快九点了,这么晚了再去其他地方不安全。

"林老师,你看这样行吗?我保证不会打扰你。在部队住惯了集体宿舍,我睡觉很老实的。"我认真地说,还想到了在部队里,我们连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宿舍,比这拥挤多了。

林小雨想了想,点点头:"那就这样吧,谢谢你。"

房间里已经住了两个中年人,看起来是做生意的。我和林小雨各自放好行李,简单地洗漱后就准备休息了。

林小雨坐在床边,突然问我:"王建军,你明天几点的车?"

"早上七点,去县里,然后转车回家。"我回答,"部队养成的习惯,五点半准能起床。"

"我明天要去中学报到,有点紧张。"林小雨低声说。

"别紧张,你肯定会是个好老师。"我安慰她,"当兵第一天我也紧张得要命,被老班长骂得狗血淋头,说我叠的被子像馒头。后来就好了。"

"你部队里是做什么的?"林小雨问。

"通信兵,就是架电话线、修电台那些。"我笑了笑,"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苦了点。夏天爬电线杆,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冬天手都冻僵了,还得用钳子接线。不过练出来了,现在手上全是茧子。"我摊开手掌给她看。

聊着聊着,房间的灯熄了,我们各自躺下休息。这一晚,我睡得并不安稳,一是因为不习惯离开部队的生活,二是担心林小雨的安全。在部队,我们连的老兵教导说,出门在外就是代表部队形象,必须处处留心。

第二天一早,我五点就起床了。部队的作息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即使现在已经退伍了,身体还是自动醒来。我轻手轻脚地叠好被子,还下意思地按部队标准叠成了"豆腐块",棱角分明。林小雨也醒了,看到我叠的被子,惊讶地说:"这也太整齐了吧!"

"在部队,被子不方方正正,准得被班长罚蹲马步。"我笑着解释。

我们一起出去找早餐。街上已经有不少早起的人了,有卖豆浆油条的,有卖包子的,还有煮面条的。

"今天我请你,算是谢谢你昨天的帮忙。"林小雨说。

"那哪行,我是大老爷们,怎么能让女同志请客。"我连忙摆手,在部队保家卫国还要让女同志破费,那还算什么军人。

最后我们各付各的,吃了两碗热腾腾的阳春面。老板的收音机里正放着《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让我想起了在部队休息时,我们几个战友围坐在一起听广播的日子。

"我去趟汽车站买票,你呢?"吃完饭,我问林小雨。

"我要去学校报到,听说不远,走路就能到。"林小雨回答。

"那我送你去学校吧,反正还早。"我提议道,"部队里养成的习惯,做事得有始有终。"

林小雨同意了。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个小市场,看到有卖水果的。

"我买点苹果带给学生们,第一天见面,总要有个好印象。"林小雨说着就去挑水果。

"同志,这苹果多少钱一斤?"林小雨问卖水果的大婶。

"两块五一斤,便宜着呢!"大婶笑呵呵地说。

"给我来五斤吧。"林小雨说。

大婶麻利地挑了几个大苹果,往秤上一放:"一共十三块七。"

我站在一旁,看了看秤,不对劲。那秤明显被动过手脚,看起来有五斤,实际可能才三斤多。

"等等,大婶,这秤好像有问题。"我上前说道。在部队负责过物资领取,对这种事特别敏感。

"什么有问题?这秤好着呢!"大婶瞪着眼睛说。

"要不这样,我们去隔壁称一下?"我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蔬菜摊。

大婶脸色变了:"小伙子,你这是啥意思?怀疑我缺斤少两?"

"不是怀疑,是确定。"我坚定地说,"这秤上的砝码被动过手脚了。在部队领物资的时候,我们班长专门教过我们要仔细看秤。"

旁边已经围上来几个人,有人小声议论:"这军人还挺正义的。"

大婶见状,不情不愿地重新称了一下:"行,给你们重新称,一共十一块,总行了吧!"

林小雨付了钱,我帮她提着苹果,继续往学校方向走。

"你怎么看出来秤有问题的?"林小雨好奇地问。

"在部队负责过物资保管,经常要称东西,对这个挺敏感的。"我笑了笑,"我们连长说过,当兵的要有正义感,不能看着老百姓被欺负。"

到了学校门口,我把苹果递给林小雨:"到了,祝你工作顺利。"

学校不大,但很整洁,门口有几棵高大的松树,远处是一排平房教室,学生们已经陆续到校了。

"王建军,谢谢你这一路的照顾。"林小雨真诚地说,"你留个地址吧,以后好写信联系。"

我有些意外,但还是在她递来的小本子上写下了家里的地址。在部队时,我和战友们常常互相留地址,约定退伍后有机会去看望对方。

"我走了,你保重。"我敬了个军礼,转身要走。虽然已经退伍了,但这个动作已经成了习惯。

"等等!"林小雨叫住我,"你有没有想过......"

"想过什么?"我回过头。

"想过当老师?"林小雨问,"我们学校好像还缺一个代课老师,教数学的。"

我愣住了:"我?当老师?开玩笑吧,我就初中毕业,在部队虽然学了不少,但教书可是正经事啊!"

"但你在部队肯定学了不少知识,而且你人挺正直的。我们这边缺老师,尤其是男老师,来带带那些调皮的男生。"林小雨认真地说。

"这......"我犹豫了。原本的计划是回家帮父母种地,或者去县城找个工作。我在部队当过通信班长,教过新兵怎么操作电台、架设电话线,但那和教书完全是两回事啊。

"你要不要先去见见校长?反正你的车还有一会儿才开。"林小雨提议。

就这样,我跟着林小雨进了学校。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姓赵,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很和蔼。

"小林老师,这位是?"赵校长看着我问。

"赵校长,这是王建军同志,刚退伍的军人,我觉得他很适合当我们学校的代课老师。"林小雨介绍道。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赵校长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得知我在部队里当过通信班长,还教过新兵基础课程,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王同志,我们学校确实缺人手,尤其是能管得住学生的男老师。你要是愿意,可以先试试,一学期为期。工资不高,每月四十五块,但有宿舍提供。"赵校长诚恳地说。

四十五块钱!在1985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我在部队一个月的津贴才十几块钱,现在能拿四十五,还有宿舍,听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但我还是犹豫:"校长,我只有初中文凭......"

"没关系,你可以教初一的数学,内容不难,你在部队肯定学过。而且你可以边教边学,我们这有函授大专班,你可以报名参加。"赵校长鼓励道。

林小雨在一旁补充:"而且你当过班长,管理经验丰富,一定能管好班级。你想想,部队里管那么多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这里的学生能难倒你吗?"

我深吸一口气,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一直希望我能有个稳定的工作,不用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当老师......好像也不错。

"那我试试吧,但得先回家一趟,告诉父母一声。"我最终答应了。

赵校长点点头:"没问题,下周一来报到就行。对了,小林会负责带你熟悉环境,你们以后就是同事了。"

走出学校,我的心情复杂极了。一夜之间,人生计划完全改变了。这比在部队接到紧急集合的命令还让人措手不及。

"怎么样,开心吗,王老师?"林小雨笑着问道。

"还没习惯这个称呼。"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在部队里同志们叫我'小王'或者'王班长',突然变成'王老师',感觉怪怪的。不过谢谢你,给了我这个机会。"

"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是你帮忙,我昨天就被骗了。"林小雨真诚地说。

我们交换了更详细的联系方式,约好下周一再见。坐上回家的汽车,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清河镇,心中有种奇妙的感觉。车窗外,清河镇的街道、店铺、行人渐渐远去,但我知道,我很快就会回来,开始新的生活。

回到家,父母起初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支持了我的决定。

"当老师好啊,体面!"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比种地强多了。你看咱村的李老师,多受尊敬!"

"儿子有出息了。"母亲眼中含着泪花,"退伍不褪色!从部队回来就找到工作,比你大哥当年强多了。"我大哥退伍后在家待了半年才找到工作。

母亲忙着给我收拾行李,把家里最好的衣服都塞给我:"当老师要有样子,别丢了咱当兵人的体面。"

一周后,我收拾好行李,再次踏上了去清河的路。这一次,我不再是过客,而是要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

当我再次见到林小雨时,她已经整理好了办公桌,一派老师的模样。

"王老师,欢迎加入!"她微笑着说,还递给我一本教材,"初一数学,我已经帮你标好了教学进度。"

"林老师,谢谢你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由衷地说,"如果不是遇见你,我可能现在正在家种地呢。"

从那天起,我真的成了一名老师。虽然开始时很不习惯,握粉笔的手总是抖,但部队的经历让我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我管教学生就像带新兵一样,严格中带着关怀。内务整理变成了课堂纪律,站岗值班变成了批改作业,战友情谊变成了师生情分。

而林小雨,这个在车站偶遇的姑娘,后来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那是后话了。

有时候想想,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如果不是1985年的那次退伍,如果不是在车站遇到被宰客的林小雨,如果不是那时候伸出援手,我的人生可能完全不同。

穿上军装的三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脱下军装后,我把这些带到了讲台上。退伍不褪色,换了地方,依然在为国家做贡献。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