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惊现配图错误,乾隆皇帝竟成雍正?
近日,一则关于历史读物内容错漏的消息引发关注。有读者在阅读群言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通史》时,发现书中第477页关于清朝历史的章节里,标注为“乾隆皇帝”的配图实际为雍正皇帝画像。这一“张冠李戴”的失误,将本应用来传播正确历史知识的典籍推向了舆论风口。
近日,一则关于历史读物内容错漏的消息引发关注。有读者在阅读群言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通史》时,发现书中第477页关于清朝历史的章节里,标注为“乾隆皇帝”的配图实际为雍正皇帝画像。这一“张冠李戴”的失误,将本应用来传播正确历史知识的典籍推向了舆论风口。
1723年正月初一,北京城鞭炮炸得震耳朵。紫禁城养心殿里,45岁的新皇帝雍正咬着毛笔杆子,面前摊着三本要命的账本——国库只剩800万两白银,山西官员集体造假账,江南地主偷税的钱够买下半座紫禁城!他抓着红笔“咔”一声掰断,转头对亲信吼:“马上给老子磨刀,先砍山西
在娱乐圈这个光怪陆离、流量至上的大舞台上,明星的起起落落如潮水般汹涌。有人一夜爆红,受万人追捧;有人却因莫须有的争议、无端的恶意,陷入舆论漩涡,即便如七旬老人唐国强这般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未能幸免。我们不应欺负这位为演艺事业奉献一生的长者,而应以敬重与理解之
康熙年间,绍兴有户姓邬的人家,家中生有三个儿子,年长的13岁,年幼的8岁。邬家祖上无田产,生活十分贫困。加上天灾,租种的稻田收成减半,一家人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困境。
在大众的认知里,皇帝坐拥天下,尽享荣华,山珍海味、佳丽三千,生活潇洒肆意。前几年爆火的《甄嬛传》,以雍正朝为背景,展现了后宫的尔虞我诈。剧中,雍正皇帝似乎整日周旋于后妃之间,被复杂的后宫争斗裹挟,最终在权谋算计中离世。然而,真实的雍正皇帝的生活究竟如何?让我们
唐国强老师在1994版《三国演义》中“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的片段,被做成表情包,到处“活跃”。不管是朋友开玩笑,还是网友争论时,这些表情包都频繁“登场”。
从利玛窦传下来的科学传统如同一条长长的尾巴,一直伴随着中央帝国,直到道光十七年(1837),最后一任西洋人钦天监监正高守谦受不了寂寞,告假回到西方,此后钦天监就再也没有西方人了。三年后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人已经彻底忘记了西洋传教士带来的火炮以及科学知识,对当时
大约前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期间,有位边远省份出版社的编辑老远而来,兴致勃勃对在病榻上的我讲:“我们总编来电话,先生的小说文章我们包揽出版。不要您的书号费,一切费用全免。稿酬按规定最高的付给。”我不禁哑然失笑,回说:“多承厚意,实在感谢您和总编,不过您来迟
在清代官窑瓷器的浩渺星河中,雍正单色釉恰似一轮皎月,以极简的形制承载着极致的审美追求,在千年窑火淬炼的文明长卷中镌刻下不可复制的艺术坐标。
在热播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腰间常挂着一串钥匙,这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权力与秘密的象征。剧中反复出现的场景:雍正皇帝取下钥匙,打开那个神秘的柜子,里面藏着什么?奏折?密函?抑或是关系到王朝兴衰的秘密?这串钥匙,如同一个隐喻,暗藏着雍正皇帝的执政理念,也预示
在这个信息爆炸、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包围,难以静下心来品味一部好剧。但今天,我要带你一起穿越时光,走进那些经典历史剧的世界,感受帝王将相的悲欢离合,领略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相信我,这十部历史剧,绝对值得你收藏,要不刷着刷着,可能就找不到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