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告急?60年不遇干旱?真相只有一个
老话说“三月半天还晴,渔民哭不停”, “三月半雨未下,龙王要挨骂”。这些老话道出了旱情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渔业和种植业的直接影响。几十年来,人们对干旱的记忆深刻,所以当今年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时,一些人便迅速联想到“60年不遇”的严重程度。 但谚语毕竟是经验
老话说“三月半天还晴,渔民哭不停”, “三月半雨未下,龙王要挨骂”。这些老话道出了旱情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渔业和种植业的直接影响。几十年来,人们对干旱的记忆深刻,所以当今年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时,一些人便迅速联想到“60年不遇”的严重程度。 但谚语毕竟是经验
四月初一的雨滴砸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村里的老人抬头望天,眉头皱成了一道沟壑。"涝不涝,就看四月初一",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正在接受新时代的检验。气象局的卫星云图和老祖宗的观天智慧,在这个潮湿的清晨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俗话说:“早立夏,冷飕飕;晚立夏,热死牛。”今年的立夏是早是晚呢?
谷雨那天的云层格外厚重,我站在阳台上给刚种的黄瓜浇水,手机突然弹出新闻推送:"谷雨遇寒潮,多地气温骤降10℃"。楼下收废品的老王边捆纸箱边念叨:"谷雨不穿棉,三伏要热穿",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今年夏天真要热得离谱吗?
各位,这个冬天热不热?热就对了。2025年的暖冬现象格外显著,多地气温打破同期记录。据气象数据显示,不少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4℃。
当纽约的咖啡期货交易员紧盯天气软件时,加勒比海的一股热带低气压可能让蓝山咖啡豆减产,慕尼黑的再保险公司正在重算牙买加种植园的保费,一朵积雨云的移动轨迹,可能直接牵动着东南亚万千橡胶厂主的神经……以上景象都在提示我们:金融市场里,气候波动越来越像那个凶猛的操盘手
“出九定旱涝”,这是很多乡村老人传下来的经验之谈,至今依然被大家用来预测一年的气候变化。这些看似简单的农谚,蕴含了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智慧,也给农民朋友们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海洋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比上世纪80年代快了四倍多。气温的快速上升与地球系统中日益加剧的能量失衡有关,而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又加剧了这种失衡。
2023年和2024年的气温纪录多次被打破,并且这两年的平均气温均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5℃。尽管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是导致气温上升的部分原因,但两者都不足以完全解释如此异常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