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记忆的流失:35岁女性,记忆衰退的元凶竟是“它”?
35岁王女士(化名),本是一名出色的广告设计师,1年半之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症状,伴有明显的近期及远期记忆减退,双上肢手抖明显,肢体协调性较前变差,伴言语不流利、表达卡顿,曾两次发生跌倒。
35岁王女士(化名),本是一名出色的广告设计师,1年半之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症状,伴有明显的近期及远期记忆减退,双上肢手抖明显,肢体协调性较前变差,伴言语不流利、表达卡顿,曾两次发生跌倒。
我自己就有,而且在头条上与朋友们互访时,经常看到有人感叹自己是不是有老年痴呆的前兆,因为太好忘事了。
白藜芦醇(Resveratrol):红酒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实验室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能保护神经细胞,减少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积累。
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老龄化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和生物标记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早地影响认知功能。研究发现,在 24 至 44 岁的年轻人中,认知能力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关
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阿尔茨海默病(AD)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会给患者带来认知功能衰退、记忆丧失和行为改变等多种症状。AD典型的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随着人类寿命增长以及人
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PHGDH drives amyloid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研究团队揭示一个近期被确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的基
5月7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桃溪院区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传来喜讯:外科病区及阿尔茨海默病病区(AD病区)筹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正式启用,标志着遵义市在神经疾病诊疗领域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活动当日,志愿者们向现场的居民派发了黄手环宣传册页,并详细阐释了黄手环的功能与重要性。黄手环作为安全与关怀的标志,已被广泛用于识别和援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佩戴黄手环的患者在迷路或遇到危险时,能够更容易地吸引他人的注意并获得必要的帮助。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唐举玉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国际首例带血管蒂淋巴结组织瓣移位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显著改善了72岁重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这是继开展改良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后又一创新性技术的首次应用,也是湘雅医院显微外科核心技术破解
“北大教授24小时照护失能母亲”、“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夹心’困局”、“中年之困:谁为我的父母养老?我又该如何老去?”......互联网上,越来越多关于养老的困局受到关注。
很多人都有过“从坐着或躺着的状态猛然起身,眼前一黑、头重脚轻”的经历,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竟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
你知道吗?手指上不同的指纹,可能与某种疾病关联。某个生活习惯、某个生物特征,往往是某种重病的根源。这就是表型组。表型组是生物体从胚胎发育到出生、成长、衰老乃至死亡过程中,形态特征、功能、行为、分子组成规律等所有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的集合。
失眠、多梦、半夜频繁醒来……很多人觉得这些问题只是生活压力带来的普通反应,但您可能不知道,这些睡眠障碍竟然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信号。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双向关联:睡眠障碍不仅是AD的症状之一,还可能加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阿尔茨海默病(AD)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会给患者带来认知功能衰退、记忆丧失和行为改变等多种症状。AD典型的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随着人类寿命增长以及人
非编码RNA(ncRNAs)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近年来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NcRNAs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功能,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miRNAs、
NOD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或慢性激活与多种代谢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因此,能够特异性阻止NLRP3炎性小体形成和激活的分子,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目标。
2025年4月28日,《细胞》期刊发布重要研究,首次发现一种特殊形态的tau蛋白:高分子量tau(HMW tau),通过干扰神经元的关键放电模式,直接损害记忆形成机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2025 年 5 月 3 日至 4 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德国科隆大学医院主办、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承办的 “2025 年中德阿尔茨
说到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知道它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健忘,最终丧失记忆,变得“痴呆”。而大脑认知功能逐步衰退的背后,是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和逐渐死亡,首当其冲的就是与学习、记忆能力密切相关的脑区,比如海马区。
埃尔吉耶斯大学(ERÜ)正参与一项欧盟项目,旨在识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的细胞变化。这类进行性疾病会导致脑细胞丧失与功能障碍,项目通过研究生成全面数据,助力预测疾病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