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丨新疆不“新”,新疆常“新”
新疆,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新的疆土。但这是对清朝而言,因为从1644年入关开始,清朝首先致力于消灭明朝的残余势力,占有明朝的全部领土。由于当时据有今新疆的准噶尔一度扩张到蒙古高原,康熙皇帝必须先击败准噶尔的攻势,恢复对内外蒙古的统治,对西北地区还鞭长莫及。直到乾隆
新疆,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新的疆土。但这是对清朝而言,因为从1644年入关开始,清朝首先致力于消灭明朝的残余势力,占有明朝的全部领土。由于当时据有今新疆的准噶尔一度扩张到蒙古高原,康熙皇帝必须先击败准噶尔的攻势,恢复对内外蒙古的统治,对西北地区还鞭长莫及。直到乾隆
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类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本质性的。当时的人,没有办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但一个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会生产不同的文化?一条大致相同的河流为什么会孕育出不同的文
中国是世界上地名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有些传说中的地名存在于五千多年前,见于甲骨文记录的地名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还在使用的地名很多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甚至夏、商、周三代。有些县,从秦汉设置至今,名称和治所都没有变过,连辖境也大
前几天由香港乘东航的航班回上海,登机前忽然听到沪语广播,虽然前面已用英语和普通话说了同样内容,但还是有一种回乡的感觉。不过,举目四望,一二百位准备登机的旅客中似乎没有什么人有兴奋的脸色,有的年轻人还颇显迷惘。看来方言的确只能在其流通的人群中起作用,就像刚才以粤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由全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致力于推荐最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我们每月发出一期书单,这是我们的第110期书单。
中国古代最爱更改地名的要数王莽,在他当政期间,几乎把全国能改的地名统统都改了,以符合他“托古改制”的梦想。例如,长安改名常安,河南郡改称保忠信卿,雒(洛)阳改名义阳,无锡改名有锡。将全国的地名改一次已经够麻烦了,王莽却乐此不疲,差不多每年都改,有的郡名前后改了
本文转自“楞个想”,为葛剑雄教授2017年5月22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所作讲座的记录稿,有删改,摘自《何以中国》。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然而时移世易,最新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前五大姓已变为“王李张刘陈”,占全国人口近30%。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我们现在讲地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因为从空间范围讲一个地名,无论点还是面,是通过地理坐标,用具体界限划定的。
秦汉的统一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秦始皇灭六国后的一统局面尽管没有能像他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但取代秦朝的汉朝却持续维持了三百多年,不仅保持了秦朝的疆域,并且有所扩展。论述秦汉统一的重大意义的论著已经很多,对秦汉统一的原因的探
葛剑雄教授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安阳甲骨文中的“中国”概念以及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何尊铭文的论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核心脉络。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由全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致力于推荐最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我们每月发出一期书单,这是我们的第110期书单。
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与遥远的过往,古人在记录历史时不仅仅是在向后人传递事实,更是在向天、向神、向祖宗报告;“史德”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一种对事业、信念的忠诚,可以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葛剑雄教授在《何以中国》中为我们讲述:我们的历史是怎么形成的?当初我们的祖先
1963年8月,陕西省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东北郊贾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后被命名为“何尊”。1975年,考古学家发现在何尊底部铸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一句。何尊铸造于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后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
第30个世界读书日期间,以“春日花开,自在阅读”为主题,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推出了“春日阅读季”全民阅读计划,通过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线上线下联动、文化消费融合的立体化阅读生态,为市民精心打造一场贯穿整个春季的文化盛宴,让书香在岭南大地四溢飘香。
读书是萦绕读书人一生的事情,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为何读书,乃至借书、购书、藏书、护书等事宜都是心头之重。葛剑雄教授在新书《也是读书》中分享了自己与读书相关的种种,既谈年少读书如久旱逢甘霖,也谈青年时求学之不易,亦从众多师长大家卖书捐书的窘迫抒发藏书之难。
Deepseek短短数秒就能“写”一篇学术论文,Sora“制作”的广告短片成本可以忽略不计……AI掀起的技术海啸,最初带来惊艳,紧接着引发焦虑:人的思维、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都在被重新审视。
当调剂系统关闭的刹那,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更发人深省的是:为何越来越多初试高分者折戟复试?为何提前备考反而导致"高分低能"?
地名不仅是一个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还存在地名本身以外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现在讲地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因为从空间范围讲一个地名,无论点还是面,是通过地理坐标,用具体界限划定的。
1977年,当高校重新招生的消息传出后,我上大学的愿望死灰复燃。但看到具体规定后,我发现对考生年龄的规定是30周岁,而当时我已满31足岁。抱着一线希望,我又去招生处询问,得知对“30周岁”的解释是“不满31足岁”,我已失去报名资格,看来这辈子与大学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