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提醒丨小心这些MCN机构的“网红陷阱”!老年人成重灾区……
点点手指发送现成视频,500万保底播放量轻松获得;专业团队手把手教你快速出单,人人都是带货达人;一部手机就能开启高薪副业,还有可能成为百万粉丝量级的头部主播……面对这样的机会,你会心动吗?
点点手指发送现成视频,500万保底播放量轻松获得;专业团队手把手教你快速出单,人人都是带货达人;一部手机就能开启高薪副业,还有可能成为百万粉丝量级的头部主播……面对这样的机会,你会心动吗?
点点手指发送现成视频,500万保底播放量轻松获得;专业团队手把手教你快速出单,人人都是带货达人;一部手机就能开启高薪副业,还有可能成为百万粉丝量级的头部主播……面对这样的机会,你会心动吗?
点点手指发送现成视频,500万保底播放量轻松获得;专业团队手把手教你快速出单,人人都是带货达人;一部手机就能开启高薪副业,还有可能成为百万粉丝量级的头部主播……面对这样的机会,你会心动吗?
这段时间,“短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大量号称“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就能做”的短剧推广“教学帖”吸引着渴望通过副业创收的网友。“短剧推广”,就是将短剧下载下来,进行二创剪辑和视频分发,通过植入链接或口令,引导网友跳转到专属短剧平
这段时间,“短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大量号称“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就能做”的短剧推广“教学帖”吸引着渴望通过副业创收的网友。“短剧推广”,就是将短剧下载下来,进行二创剪辑和视频分发,通过植入链接或口令,引导网友跳转到专属短剧平
3月25号晚,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短剧骗局”乱象,报道称:“零基础月入过万”的短剧推广成“最强副业”?实为骗局!“短剧推广”,就是将短剧下载下来,进行二创剪辑和视频分发,通过植入链接或口令,引导网友跳转到专属短剧平台付费观看,由此获得佣金。短剧推广真的能轻轻松松
一张图片、一段声音,就能生成虚假视频。近一段时间,诸多受害者的回应,让AI伪造侵权再次成为热点。除伪造名人形象带货营销,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还被用于诈骗。
这段时间,“短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大量号称“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就能做”的短剧推广“教学帖”吸引着渴望通过副业创收的网友。
一、背调江湖:每年500万求职者的信息正在裸奔2023年,国内背景调查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服务覆盖超500万求职者。然而,某招聘平台调查显示,68%的劳动者从未被告知背调的具体内容,43%的人发现背调报告存在错误信息。当你在求职路上奋力奔跑时,或许早已被一张
3月21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及应用安全规范和监督管理责任进行了明确。
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主播职业能力划分要求》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个网络表演主播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明确了职业主播认定标准及三个等级划分,还建立“一票否决”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诚信记录纳入考评。
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网络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遭遇“开盒”怎么办?如何遏制“开盒”行为?记者采访了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未成年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网络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如何遏制“开盒”行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孙莹采访了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未成年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网络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如何遏制“开盒”行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孙莹采访了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2025年3月的“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将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失范与企业数据安全防护两大议题同时推向公众视野。百度团队在48小时内完成全链路排查,公证机构出具的第三方报告显示:“经技术溯源,涉事数据与百度数据库无直接关联。”这一结论虽为企业正名,却也暴露出更复杂的
鉴定证书加持、“先鉴后发”的承诺,像一道护身符。许多的消费者涌入网购平台,网络场景里,有粉丝群,有深夜里陪伴的卖货主播,消费者在一张张证书、一份份“假一赔三甚至赔十的”承诺里下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资讯包围。然而,虚假信息也在暗处滋生。在一些平台,自媒体炮制的短视频成为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促销工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被海量资讯包围。然而,虚假信息也在暗处滋生。在一些平台,自媒体炮制的短视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促销工具。视频中,当事人的遭遇往往离奇:“我老公丢了10万元的现金”“我老公去世了”……但仔细观察,这些短视频都有相同的“套路”。
鉴定证书加持、“先鉴后发”的承诺,像一道护身符。许多的消费者涌入网购平台,网络场景里,有粉丝群,有深夜里陪伴的卖货主播,消费者在一张张证书、一份份“假一赔三甚至赔十的”承诺里下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被海量资讯包围。然而,虚假信息也在暗处滋生。在一些平台,自媒体炮制的短视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促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