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克碳都有迹可循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钢铁行业正以“数字炼钢”的新范式重新定义钢铁。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下,高炉运转的每一次呼吸、连铸机运行的每千瓦时电、物流车辆的每公里轨迹等,都被转化为可测量、可分析、可优化的数据字节。正如某位工程师所言:“我们正在用代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钢铁行业正以“数字炼钢”的新范式重新定义钢铁。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下,高炉运转的每一次呼吸、连铸机运行的每千瓦时电、物流车辆的每公里轨迹等,都被转化为可测量、可分析、可优化的数据字节。正如某位工程师所言:“我们正在用代
以“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为发力点,上海宝山区的工作引人注目。背后不可忽视的,是运转一年有余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绿链平台”)。
在时代浪潮与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下,体制内岗位的价值坐标正发生深刻重构。以下六大领域的岗位,凭借战略地位凸显、资源配置集中、政策红利倾斜等优势,成为职业发展的“黄金赛道”。
2025年6月5日至7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ICAVC所属成员单位TÜV南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SCS GLOBAL Services共同发布
上海 2025年6月9日 /美通社/ --2025年6月5日至7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中和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作为全球领先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提供商,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以"碳
碳定价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政策工具,正重塑着全球经济与能源格局。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已有68个碳定价机制投入运行,覆盖全球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碳市场以其市场化资源配置优势,成为各国推动低碳转型的核心抓手。
近日,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30年,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产出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一批生态文
如果说哪个地方的罐式车产品最为高端的话,那么答案很可能是欧洲。欧洲的罐式车产品以轻量化技术降低运营成本,以结构化创新提升安全性,最终在严苛法规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形成技术壁垒与品牌溢价。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零碳园区的创建,是开发区落实“双碳”战略、加速绿色转型的缩影。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集聚中船海装、金雷重装等多家龙头企业,涵盖从主
在“双碳”政策持续加码、欧盟碳关税(CBAM)倒计时的关键窗口期,高碳排行业的绿色转型已从社会责任升维至生存必需,中国造纸业正以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回应全球生态命题。
在「双碳」目标写入「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中国ESG发展正经历一场由政策驱动的加速跑。2023年《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后,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从39%跃升至2025年的53%,相当于两年内新增超700家企业建立起ESG管理体系。截至202
今年以来,欧盟频繁出台一系列针对可持续立法的简化与修订提案,“减繁文、促繁荣”成为欧盟新一届任期的主题。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议题的优先级有所弱化,更多融入竞争力、数字化和供应链安全的语境中。另一方面,欧委会仍强调其“调整而非转向”,相关持续立法及绿色规则的
中国未来发展涉及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革,以下从社会关切的核心领域切入分析,结合政策导向与现实挑战,探讨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今年以来,欧盟频繁出台一系列针对可持续立法的简化与修订提案,“减繁文、促繁荣”成为欧盟新一届任期的主题。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议题的优先级有所弱化,更多融入竞争力、数字化和供应链安全的语境中。另一方面,欧委会仍强调其“调整而非转向”,相关持续立法及绿色规则的
在全球气候危机与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领域,正面临着紧迫的双碳转型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化工行业应对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 850 + 蓬松度鹅绒量产技术与无氟拒水专利的企业,古麒绒材凭借 24 年技术沉淀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 78 项,其中国家级功能性专利 42 项(占比 54%),
欧盟委员会宣布,取消此前对于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小额包裹的免税优惠。除此之外,欧盟委员会还决定,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小额包裹加征管理费,即包裹收取费用。
2026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进入实质性征收阶段,钢铁、铝、化肥等行业出口企业若无法提供零碳认证标签,每吨产品将面临最高 600 欧元的关税。为应对CBAM,企业需通过碳足迹认证量化并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欧盟委员会宣布,取消此前对于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小额包裹的免税优惠。除此之外,欧盟委员会还决定,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小额包裹加征管理费,即包裹收取费用。
中国自2021年7月启动全国碳市场。碳价整体呈上升趋势,从48元/吨的开盘价到2024年底97.49元/吨的收盘价,上涨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