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标识新规落地:中国式碳治理的范式突破
2023年10月,《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碳标识制度进入标准化操作阶段。这项全球首个系统性碳标识认证规则,不仅填补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的规则空白,更以"全生命周期+数字溯源"的创新体系,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规
2023年10月,《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碳标识制度进入标准化操作阶段。这项全球首个系统性碳标识认证规则,不仅填补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的规则空白,更以"全生命周期+数字溯源"的创新体系,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规
Argus欧盟低碳氨基准(EULAB)将跟踪向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安特卫普港口运送蓝色氨的真实成本。这可以帮助公司管理价格风险,并比较不同来源的成本。
美国新政府气候政策态度消极,社会各界声音呈现多元化。特朗普政府强调发展传统能源,反对激进的减排政策,支持《削减通胀法案》中45Q条款对传统能源行业的税收抵免,取消了佛罗里达州、堪萨斯州等地的风能和太阳能投资税收抵免,撤销或放宽了多项环境法规。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
产品碳足迹 (PCF) 是一种方法,用于计算产品和服务在其价值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材料获取、预处理、生产、分销、储存、使用和生命周期结束。
运作逻辑:通过基建投资将发展中国家纳入中国主导的产业链网络,形成"债务-资源-标准"三重绑定。如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债务违约后转为99年租约,既获得印度洋战略支点,又建立港口运营标准。破解难点:接受国明知债务风险仍需建设资金,美日印推出的"蓝色太平洋伙伴"等对冲
李嘉诚的“低买高卖”策略:其商业帝国以精准判断资产价格周期著称。出售港口可能基于对当前资产估值峰值的判断(如全球港口资产因供应链重构而溢价),将资本从边际收益递减的领域(如成熟港口运营)转向更高回报的领域(如新能源、生物科技)。
3月11日,《德国经济周刊》发布报道称,德国两大能源巨头EnBW和RWE明确警告:如果没有中国风电供应商的参与,德国2030年风力发电扩张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于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交出了一份营收下滑但利润逆势增长的“矛盾”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同比下降9.7%;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这份“降收增利”的财报背后,既凸显了动
欧盟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是为进入欧盟的碳密集型商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定价工具,并鼓励非欧盟国家进行更清洁的工业生产。通过确认进口到欧盟的某些商品生产中产生的嵌入排放【1】已经支付了对价,CBAM将确保进口的碳价格与欧盟国内生产的碳价格相等,并且欧盟的气
CBAM的落地生效,对全球碳规则产生重大影响,很可能带来大格局重塑。在此背景下,我国碳市场如何积极应对和调整,不仅关系到国内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还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碳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距离CBAM的正式实施仅剩一年窗口期,加快我国碳市场建设并完善市场机制,
作为全球最为激进的可持续路线图,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于2019年提出,旨在通过系统性转型推动欧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的目标。为支撑这一战略,欧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包括《企业可持续发展
用户问的是2025年最适合在家赚钱的职业有哪些。首先,我需要考虑当前的趋势和技术发展,比如远程办公的普及、AI工具的应用、电商的增长等等。用户可能是在家工作的人,或者想要寻找兼职机会,也可能正在考虑职业转型。
2020 年9月,中国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历史性声明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绿色发展新时代。经过政府间合作和国际社会全方位的动员,“碳中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统一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