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乡:“桑菜共生”,桑园焕发新活力
“以前桑树间距空着,总觉得浪费。”去年于国祥尝试在修剪后的桑园套种贡菜,两分多地就增收两千元左右。而且东山特有的山区气候使贡菜生长期与桑树发芽期自然错开,既不影响桑叶生长,又能利用冬闲土地,形成时间互补的生态循环。这种“地上种菜、枝上采叶、棚中养蚕”的模式,正
“以前桑树间距空着,总觉得浪费。”去年于国祥尝试在修剪后的桑园套种贡菜,两分多地就增收两千元左右。而且东山特有的山区气候使贡菜生长期与桑树发芽期自然错开,既不影响桑叶生长,又能利用冬闲土地,形成时间互补的生态循环。这种“地上种菜、枝上采叶、棚中养蚕”的模式,正
2025年4月15日,将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安宣工作室发布相关海报产品,一起关注转发!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法律顾问 自学礼 杨富海
4月7日至4月13日,是今年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当天一大早,在县城龙翔公园,来自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的医生们,向过往群众宣传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祥云县切实把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全覆盖”。
体系化部署,拧紧责任链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清明防火工作,明确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党总支书记责任,构建“镇-村-组”三级联防责任网格。针对祭祀用火、农事焚烧等隐患,细化《下庄镇森林草原高危火险专项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宣传动员、火源管控、应急响应等任务清单。
4月3日,县委社工部联合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在祥城镇灰窑村开展“绿色祭祀倡新风 移风易俗过清明”文明祭祀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刘厂中学在学校操场边开垦了45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建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对森林防灭火工作形势的分析研判,强化乡村组三级联动,全面梳理责任区域,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近年来,祥云县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紧紧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领域,大力实施前期储备一批、新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四个一批”项目,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3月31日,云南驿镇前所小学举行"唱响红色旋律,缅怀英烈忠魂"红色歌曲传唱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和谐、绿色的清明祭祀新风尚,3月29日晚,由祥云县委文明办和祥云县文联主办的“清明寄相思”移风易俗主题朗诵活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
今年以来,祥云县紧扣“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以前期储备一批、新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四个一批”为抓手,全面吹响重点项目建设“冲锋号”。目前,全年共储备县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1310亿元。
当前气温逐渐回升,大风天气增多,森林防火形势日益严峻。近日,普淜镇开展森林防火隐患清除行动。
三月的祥城镇象鼻新村,1.5公里樱花大道迎来盛放期。玫红与粉白交织的樱花如云似霞,将田野村舍装点成春日画卷,这条历时七载培育的生态长廊,正以独特魅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大叔,捕鼠笼要放置在墙角等老鼠经常出没的位置,使用时记得防止误触、遗失,明天会有专人来回收捕鼠笼。”工作人员走进沙龙镇青海营村,向村民们发放捕鼠笼,耐心细致地讲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在村里的部分农田和林地里分散放置了一些捕鼠夹。
春意渐浓,祥城镇新村的青蚕豆迎来了丰收时节。豆香四溢的田野间,村民们忙碌采摘,山谷上铺满了翠绿的蚕豆,与樱花和远处的青山共同勾勒出一幅春日画卷。
卧龙路曾是新祥临公路建成前的交通主干道,但因长期承担重载车辆通行压力,加之年久失修,路面逐渐出现严重破损,部分路段甚至形成连片坑洼。每逢雨季,积水与泥泞交织,行人出行困难,车辆通行受阻,周边企业物资运输效率大受影响,居民日常出行也备受困扰。
为进一步提升、优化全县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能力,将医保公共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着力提升参保群众就医购药服务体验,目前,全新智慧医保“村村通”设备在祥云正式投入使用,祥云医保全面开启就医“刷脸”支付模式。
当天上午9点30分,市场内挤满了前来购物的群众,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文艺表演队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祥云县按照“地域相近、产业互补、优势结合”的原则,促成139个村(社区)与144家民营企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