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梁启超:一生“多变”,却是近代中国最清醒的人?❗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他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5岁时便开始诵读四书五经,9岁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千字文 。12岁,他顺利考中秀才,15岁肄业于广州学海堂,年纪轻轻就已在学术之路上崭露头角,被人赞誉为“神童” 。这般早慧,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

梁启超 史学 近代中国 袁世凯 梁思永 2025-06-11 19:47  7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抚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维新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思想启蒙者。本文将从梁启超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现代化

宪政 梁启超 近代中国 政治改革 启蒙者 2025-06-03 06:50  6

康有为梁启超没说完的事:博物馆何以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二教科书”

19世纪90年代,博物馆明确成为国家政治变革计划的一个部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理想。1895年,维新派建立的上海强学会提出四项“要务”,建设博物馆即是其中一项。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说,欲振中国,须兴学会,而学会有十六件大事要办,

博物馆 梁启超 近代中国 康有为 康有为梁启超 2025-05-29 10:00  5

安徽文化名人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肥举办

5月24日至25日,“安徽文化名人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合肥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主办,由奥亚教育集团和合肥中科学校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数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

安徽 学术研讨会 文化名人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2025-05-27 17:36  6

溯皖籍先贤足迹 探近代中国脉络

5月23日至25日,“安徽文化名人与近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李鸿章第五世孙李鲁生、曾国藩五代孙曾宪华、左宗棠第五世孙左文龙等众多文化名人后代共 60 余人参加会议。本次研讨

近代中国 先贤足迹 近代中国脉络 王天根 何扬鸣 2025-05-26 10:26  8

严复:敲响近代中国思想警钟的启蒙巨擘

晚清,那是一段被阴霾笼罩的岁月,中国大地深陷于内忧外患的泥沼之中,每一寸土地都在时代的动荡中颤抖。政治上,封建统治的腐朽已如病入膏肓,官员们贪污成风,卖官鬻爵之事屡见不鲜,整个官僚体系千疮百孔,行政效率低下,百姓的疾苦无人问津,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经济层面,传统

警钟 近代中国 严复 启蒙巨擘 国闻报 2025-05-26 09:18  8

卞冬磊:“降一格”传播: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的下移(1901-1934)

群众动员”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之一;论文以“降一格”传播为视角,将动员者、媒介、文本和受众纳入“动员网络”概念,以20世纪初“开民智”到1930年代中央苏区的传播实践为时限,讨论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由县域下移到乡村的历史,可发现三条交叠的线索:首先是多重力量促进了

网络 传播 报刊 近代中国 时事简报 2025-05-24 00:40  7

湛晓白丨“时间”的史学研究如何可能

翻开1935年上海出版的一本城市生活指南读物——《生活快览》,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这样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内容:该书的“历纪”部分是各种日历表,它们分别是近百年中外历法比对表、国历星期对照表、二十四节气表、地支时刻对照表、中华民国纪念日表、民国廿四年日历等;交通一栏分

研究 史学 近代中国 晓白 勒高夫 2025-05-13 10:48  11

光大华夏:近代中国私立大学遥不可及的梦想

很难想象,如果在当下,一所私立大学的校长或师生宣称本校的使命是“光我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听者会作何感谢?但在一百年前的中国,“教育救国”却是几乎所有私立大学的梦想。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等私立大学,更是直接以校名作为“光大华夏”的宣言书。1924年

私立大学 近代中国 光华大学 近代中国私立大学 韩戍 2025-05-08 12:39  10

千年墨痕:一片唐代残纸的漂泊与近代中国文物的流失之谜

在法国某座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片来自中国的残破纸页。纸张泛黄,边缘磨损,上面书写着几行墨迹斑驳的文字。专家推测,它的书写年代应在唐代甚至更早,而能历经千年岁月留存至今,实属不易。从书法风格来看,它带有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的韵味,虽非名家手笔,

唐代 文物 近代中国 墨痕 千年墨痕 2025-05-07 13:12  12

罗志田: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中国先秦时代学在官守,学问趋于致用。既为用而学,自重专门,故有“学了无用,不如不学”的主张,所谓商人不必知书、士人不必习武(此大体言之),就是这个意思。也可以说,在实用层面,“古代之学,均分科而治”。春秋是个过渡时代,孔子的学生已是六艺皆学,然尚各有所专,有孔

学术 分科 近代中国 罗志田 宋恕 2025-05-07 06:00  8

《申报》创刊:近代中国新闻事业的里程碑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份报纸的创刊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起点,那就是《申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现代报纸,《申报》的创刊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思想的启蒙。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申报》的创刊背景、发展历程及其深远影

报纸 国际新闻 国际时事 近代中国 申报 2025-05-03 12:14  9

观念史、观念的力量及限度

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是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要冲破习俗的冰霜或挣脱权威的锁链,必须激发人们的热情,但是热情本身是盲目的,它的天地是混乱的。要收到效果,人们必须一致行动,而要一致行动的话,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和共同的目的。如果碰到一个重大的变革问

民主 斯金纳 洛夫乔伊 近代中国 型构 2025-04-20 23:09  9

近代中国群众抵抗运动与西方列强侵略

在近代中国已经处在国民意识或民族意识的萌芽之历史阶段,使得群众抵抗运动的政治目标之一致性。客观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的国家地缘纵深程度还难以被西方列强完全难以控制之天然因素,主观原因在于军阀势力在当时与西方列强是互相之间为“利益关系”,内部条件是中国当时处于改良与革

利益诉求 近代中国 列强侵略 民族意识 西方列强 2025-04-03 18:29  11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林则徐》(福建电视台录制)第一集中有林则徐和魏源谈自己作《四洲志》的镜头。画外音说“林则徐作的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外国地理的著作”,但观众在画面中见到的那部线装书的封面上却明明用繁体字印着:欧罗巴人著。这岂不自相矛盾?

近代中国 林则徐 四洲志 世界地理 昔兰尼 2025-03-31 08: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