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山水里的一方天地——探访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
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坐落于余杭区瓶窑老街,紧邻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该研究中心由一所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学校——瓶窑一小改建而来。百年校舍的物理空间被转化为民艺基因库,废弃材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此被重新构建为文化符号。而“再现—再造—再生”的实践路径,
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坐落于余杭区瓶窑老街,紧邻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该研究中心由一所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学校——瓶窑一小改建而来。百年校舍的物理空间被转化为民艺基因库,废弃材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此被重新构建为文化符号。而“再现—再造—再生”的实践路径,
清明假期的杭州春光明媚,暖意融融。约上三两好友,临街而坐,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晒晒太阳、吹吹小风,成为不少年轻人“微度假”的新选择。乘着这股消费新风潮,浙江“外摆经济”正释放出新的潜力。
“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写一首歌呀?”“想!”“你们想不想让大明星唱自己写的歌呀?”“想!”3月20日上午,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瓶窑一小”)的阶梯教室,全国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宋青松受邀走进校园,给五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儿
这段时间,杭州樱花园负责人邵贤祥每天都忙着将手持民宿、酒店套票的游客带领入园。而他的手机也“一刻不得闲”,不时传来游客的咨询声:“萌宠园下午有互动表演吗”“可以帮我预定两桌成龙饭店的午餐吗”……忙碌的背后,是余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瓶窑分会(以下简称瓶窑新
“千年古城会客厅,是瓶窑以文兴城的有力实践,大力推进古城复兴的缩影。”瓶窑镇党委书记沈清说,在这里,联动实物和影像呈现瓶窑历史上的“万水”“千耕”“百工” ,让观众亲身体验历史变迁;统筹文化内涵发掘与场景数字还原,让观众切实感受文物魅力;同步整合民艺资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