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礼:我唱了一辈子戏,《沙家浜》什么艺术水准,还用别人聒噪
梅兰芳十一岁登台便惊艳四座,周信芳七岁献艺即独当一面,这些梨园传奇总为人津津乐道。相比之下,北京京剧院的老生名家马长礼,其艺术之路却如溪流汇江,缓而不辍。他早年辗转于京津戏班,从龙套演到配角,三十岁后方在《伍子胥》中崭露头角。彼时少年成名的同行早已誉满天下,他
梅兰芳十一岁登台便惊艳四座,周信芳七岁献艺即独当一面,这些梨园传奇总为人津津乐道。相比之下,北京京剧院的老生名家马长礼,其艺术之路却如溪流汇江,缓而不辍。他早年辗转于京津戏班,从龙套演到配角,三十岁后方在《伍子胥》中崭露头角。彼时少年成名的同行早已誉满天下,他
“马连良的腔,山东馆的汤。”这句百年前流传于京城的俗语,时至今日多被用于形容鲁菜的吊汤技艺。但如果还原百年前的语境,这句俗语正反映了马连良先生广泛而深厚的人气。作为京剧“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在20世纪京剧舞台上保留了许多纪录,他是富连成科班历史上唯一两次在
昔日京剧班社,也就是梨园界的组织,有“七行七科”之说。舞台表演人员分为七行:老生行、小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武行、流行。生、旦、净、丑各行当,观众都明白。所谓“武行”,是指在台上无名无姓、能翻两跟斗、上手打两下的群众演员,“流行”是指在台上跑来跑去的龙套演员
李德全(1896年—1972年4月23日),北京通县人,冯玉祥夫人。1915年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1919年毕业后任北京贝满女中教师。1924年与冯玉祥结婚,1925年随冯玉祥赴苏联考察。1928年在北平创办求知学校,后在山东泰安等地创办十余所学校,致力于人
现今的戏曲,包括京剧在内,不是很景气,剧团似乎闲呆着,很少见他们的演出广告,海报就更别提了。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戏曲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百花苑。
这个角色的获得,源自一个人对赵燕侠的欣赏,但也是同一个人,因为一件毛衣,让赵燕侠随后陷入浩劫。1964年元旦,江青和赵燕侠第一次见面时说:“我认识你赵燕侠!我看了你所有的戏。你是苦出身,我也是苦出身,因此我愿意来看看你……”为了帮助赵燕侠塑造好阿庆嫂这个角色,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火为江水添色增光”。这是建国十周年时排演的《赤壁之战》中,经过编剧大师翁偶虹修改过的《借东风》的唱词。然而,现在舞台上的演出者,则似乎对于这样过于文雅的唱词难以接受,依然是遵照传统的《群英会》《借东风》的唱词来演出。这是因为传统的唱
世人皆知申凤梅是越调大师,却鲜有人知她与马连良、周总理之间还有一段佳话。1963年春天,一个来自河南的越调艺术家带着她的剧团来到北京,一连演出数场,竟然惊动了文艺界的泰斗们。这位艺术家不是别人,正是以"活诸葛"著称的申凤梅。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不仅获得了周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