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央视《新闻联播》:辽宁高效有序推进春耕春管
各地育种育秧工作稳步推进。在辽宁铁岭,装置有自动控温和喷灌系统的育苗大棚能显著提高秧苗抗病虫害能力。目前,辽宁省水稻育秧面积3.2万亩,已完成计划的二分之一。
各地育种育秧工作稳步推进。在辽宁铁岭,装置有自动控温和喷灌系统的育苗大棚能显著提高秧苗抗病虫害能力。目前,辽宁省水稻育秧面积3.2万亩,已完成计划的二分之一。
各地冬小麦进入田管关键期。河北3300多万亩冬小麦开始拔节。在邯郸,当地依托智能灌溉物联网系统进行田间管理,配合一体化设备,农户在手机上就能远程精准灌溉施肥,科学作业。目前,河北全省已有81个县(市、区)建设应用了这样的智慧农业系统。安徽4300多万亩冬小麦即
下好农技服务“长效棋”,麦田春管“提质效”。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等农技专家40余名,分成6个技术指导组,分片包镇街,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调查,指导农户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保障麦苗健壮生长。开展技术指导60余次,指导农户500余户,举办技术培训13期,培训农
朋友们,大家好!最近发现田间地头可热闹了!可不是因为农民伯伯们都在唠嗑,而是因为——新农具来了!这些新农具个个身怀绝技,让春耕春管效率直接“起飞”,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日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些“科技范”十足的新农具,是如何为咱们的粮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春播粮食面积1.1亿亩,进度过一成,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早稻栽插过四成半,春播马铃薯过半,春小麦过三成,春玉米播种近一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全国春耕春管关键期,这两天,福建福州的早稻插秧工作正在加紧开展,插秧机等农机也是纷纷“铁牛下田”,为春耕按下“快进键”。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春管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2月下旬以来,贡井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下好春耕春管“先手棋”。土地旋耕、覆膜保墒、播撒肥药、育秧育苗……当前,在该区各镇的田间地头,到处是农忙正当时、人勤春来早的生动图景。
各地小麦进入拔节期。今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在商丘,种植户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药、施肥作业。目前,商丘全市已有植保无人机1530余架,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高峰期,无人机飞防面积比例可达53%。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春耕春管进入大忙时节,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全国23个省份开始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1.2亿亩,其中2200余处大中型灌区开灌,累计灌溉面积超1亿亩。
清明过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邯郸市530万亩小麦进入拔节生长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节点,对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邯郸市各地抢抓农时,运用科学田间管理与先进农业技术,全力夯实小麦稳定增收基础。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贾宏博:“家人们,这批新农人在麦田里开挂了。我现在站在邯郸曲周县绿色吨半粮的万亩示范基地里,这里的硕士、博士生不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甚至把实验室搬到了麦田里。”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贾宏博:“家人们,这批新农人在麦田里开挂了。我现在站在邯郸曲周县绿色吨半粮的万亩示范基地里,这里的硕士、博士生不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甚至把实验室搬到了麦田里。”
各地小麦进入拔节期。今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在商丘,种植户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药、施肥作业。目前,商丘全市已有植保无人机1530余架,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高峰期,无人机飞防面积比例可达53%。在江苏沭阳,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进行防
各地小麦进入拔节期。今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在商丘,种植户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药、施肥作业。目前,商丘全市已有植保无人机1530余架,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高峰期,无人机飞防面积比例可达53%。在江苏沭阳,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进行防
清明过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邯郸市530万亩小麦进入拔节生长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节点,对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邯郸市各地抢抓农时,运用科学田间管理与先进农业技术,全力夯实小麦稳定增收基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泰市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这里,今年的春耕“科技范儿”十足,无人机、旋耕机等现代化农机具齐上阵,农技专家也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以科技赋能春耕生产,为全市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清明过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邯郸市530万亩小麦进入拔节生长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节点,对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邯郸市各地抢抓农时,运用科学田间管理与先进农业技术,全力夯实小麦稳定增收基础。
眼下,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唐山各地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春管,为农业稳产、丰产打下坚实基础。图为在丰润区常庄镇,农民驾驶农机翻耕土地准备播种地膜花生。朱大勇 摄
科技助力春耕让农业生产更高效。在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的小麦种植基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自动驾驶拖拉机正在田间耕种,实现播种、施肥、滴灌带铺设一体化精准作业。今年,当地全面推广“北斗导航+浅埋滴灌”技术,实现2万多亩粮食作物高质量播种。
为全力抓好191.14万亩冬小麦和29.87万亩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我市制定印发相关指导意见,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弱转壮、防寒抗旱、防病抗倒伏”的技术路线,以晚播弱苗为重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动员群众及早进行冬小麦、冬油菜返青后春季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