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从洲: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后
一九三六年秋,当蒋介石倒行逆施,积极布置进攻红军之际,一天,在西安新城绥靖公署杨虎城的住处,杨先生和我谈话,曾谈到十七路军的处境问题。他说:“民国初年,袁世凯以剿办白朗(一称白狼)为名,派陆建章率北洋军入陕。结果,对白朗没有怎么样,却把张凤翽赶下台去,消灭了张
一九三六年秋,当蒋介石倒行逆施,积极布置进攻红军之际,一天,在西安新城绥靖公署杨虎城的住处,杨先生和我谈话,曾谈到十七路军的处境问题。他说:“民国初年,袁世凯以剿办白朗(一称白狼)为名,派陆建章率北洋军入陕。结果,对白朗没有怎么样,却把张凤翽赶下台去,消灭了张
西安事变发生之前,陕北是很悲观的,教员当时有这样一个看法,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陕北高层最后可能都要被抓进监狱里。原话是“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这话并非夸大之词。
1961年12月12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一场意义非凡的宴会正在这里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宴会的主题是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出席者有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旧部袍泽、亲友,还有众多在那段历史中有着深刻印记的重要人物。
小说《红岩》自1961年12月北京第一版出版后,十分畅销,影响广泛,曾被当年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誉之为"党史小说",直到今天,仍有人把《红岩》当作昔日重庆及四川地下党斗争的历史纪实。小说中的人物时常被人们拿来与现实中真人"对号"。近来重庆沙坪坝磁器口搞"千年古镇
“报告委员长,郭汝瑰部长的行踪确实存疑。”1949年深秋的重庆官邸里,机要秘书压低声音汇报。正在批阅文件的蒋介石手腕微颤,钢笔在”国防部作战计划”几个字上洇开墨迹,突然抓起文件撕得粉碎:”娘希匹!”这个瞬间,他或许想起了二十年间四个让他追悔莫及的错误。
那时,她的父亲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一起,为了民族大义,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彼时中国正深陷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的泥沼。1922年左右,杨虎城便已开始默默助力中国共产党人士开展革命工作,在那个黑暗且动荡的年代,他的这一选择显得尤为珍贵,宛如在暗夜中点亮的一盏明灯,为革命力量的积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所处的时代越来越好,它为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进步提供了优良条件。当年读研时,我的同学继振本身已经是处级领导干部,长子都考上四川的知名大学了,他和妻子又生了一个漂亮聪明的婴儿。我就跟他开玩笑:你这是三喜临门啊!长子中了秀才,次子又降生花城,你还顺利完成学业。是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一直都是只要蒋承诺联共抗日,还是拥护他继续做领袖的。但杨虎城的态度却不一样,他是坚决主张杀了蒋介石的,所以在事发后就已经埋下了旧恨。后来在南京军事法庭上,张学良一直强调他是事变的发起者,但实际上杨虎城才是事变的主谋。
自“文胆”陈布雷自杀后,他的运气就一落千丈,战事上被解放军打的抱头鼠窜,政治舆论上也杠不过桂系的舆论讨伐。
1949年9月6日,一个穿长衫的男子,抱着一个骨灰罐子,进入了重庆戴公祠的一个招待室内。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而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名叫杨虎城的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抗战事业而奋斗,最终却死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之中。
张学良的马靴在波斯地毯上碾出深痕,墙上的东北沦陷区地图被炉火映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