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三大典籍,杭州出品!
作为西泠文脉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西泠印社出版社秉持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和西泠印社集团“光大品牌、做强产业”的要求,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作为西泠文脉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西泠印社出版社秉持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和西泠印社集团“光大品牌、做强产业”的要求,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所有通过考核的小讲解员,都可以加入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志愿者”的队伍中,成为典籍知识的小小传播者!
他不仅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更是一位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余秋雨先生踏遍华夏大地,寻访历史遗迹,用细腻的笔触撰写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经典著作,以行走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作品畅销多年,多次登上畅销书榜单,让
临近考试季,各类寓意金榜题名的文创产品陆续上新。山东省图书馆精心推出的“攀蟾折桂”系列文创尤为亮眼,将传统文化与青春祝福深度融合,为考生送上兼具文化内涵与趣味创意的“精神补给”。图书馆做文创有什么赛道可以深耕?如何深度开发浩瀚典籍里藏着的古今智慧?怎么让千年文
即日起至6月15日,“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中西珍贵典籍合计约110余种,众多展品均为首次在上海进行公开展示。此次展览不仅是朵云轩成立1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东西方文明对话,旨在通过中西典籍的互鉴
5月24日,踏入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厅,仿佛踏入了一条由书籍构架的时光隧道。由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煌枫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朵云轩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开幕。
由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煌枫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朵云轩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今天下午起至6月15日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1188号)举办。此次展览作为朵云轩成立1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
5月24日,“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Stella: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s Exhibition)”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对外展出。这不仅是朵云轩成立1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更是一次跨越时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深度对话。展览共
书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中西方璀璨文明星河中,多种最美的书、最重要的书、最珍稀的书,汇聚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5月24日启幕的“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
5月20日上午,由湖南图书馆、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岳阳市图书馆承办的“千年廉脉——湖湘典籍里的清风廉韵”巡展在岳阳市图书馆拉开帷幕。湖南图书馆、市图书馆相关部室负责人,馆员及读者100余人参加开幕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典籍浩如烟海,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然而,“天禄之灾,兴废靡常”,战争的焚毁、朝代的更迭、以及保存条件的限制,使得大量古籍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其中不乏具有重大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孤本、善本。这些失传古籍的命运,牵动着历代学人的心弦。幸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进一步筑牢文化自信根基,2025年5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党支部、团支部,2024级硕士生团支部与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共赴国家典
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由四川省文物局主管,是一家集藏文典籍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利用、教育于一体的非国有省级博物馆。该馆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南江路,使用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建筑巧妙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成为
七仙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极具魅力的一组女神形象。她们是从织女神格分化而来,最初与天文星宿崇拜相关,如昴七星、扶筐七星、织女三星、婺女四星等 。其形象最早雏形可追溯至秦汉之际的星宿崇拜和羽化登仙思想,传说源头与羽衣仙女有关。屈原在《远游》中记载的 “羽人” 形象,
最近五年来,以《典籍里的中国》《但是还有书籍》《书房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为代表的视听作品,将中华典籍重新带回普罗大众的视野,形成一股典籍热潮。曾经被视作冷僻故纸堆的中华典籍,伴随着传播可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新时期增添了数字赋能。通过国家电视台的权威
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第一单元主要呈现藏族传统“十明学”文献。馆藏丰富多元,涵盖“大五明”与“小五明”的详细介绍,庞大而全面的知识体系反映出藏族传统教育注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展现了藏族文化在传承进程中尊重传统、海纳百川的特性。
该博物馆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设立,由四川省文物局主管,为非国有省级博物馆,场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南江路,建筑面积 4000 多平方米,集藏文典籍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利用与教育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民族古籍保护与公众教育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四川省文物局为主管单位,是一家集藏文典籍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利用、教育于一体的非国有省级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南江路,使用面积达4000平方米左右。其建筑巧妙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研究馆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先后从事古籍采编、整理、保护、管理等工作,参与“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医藏》《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组织编纂工作,策划并组
在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被发现的那个清晨,道士王圆箓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堆满五万卷古籍的密室将成为解开中国文明密码的钥匙。从殷商甲骨上的卜辞到敦煌写经的墨迹,从青铜器铭文到活字印刷的典籍,中华民族用三千年时间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完整的文献传承体系。当我们在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