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书林即事
考场外面设立临时书铺,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另外如灯市庙会,向例也有书摊。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记云:“昔在京师,士人有数谒予而不获一见者,以告昆山徐尚书健庵(乾学),徐笑谓之曰:此易耳,但值每月三五,于慈仁寺书摊候之,必相见矣。如其言,果然。庙市赁僧廊地鬻故书,
考场外面设立临时书铺,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另外如灯市庙会,向例也有书摊。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记云:“昔在京师,士人有数谒予而不获一见者,以告昆山徐尚书健庵(乾学),徐笑谓之曰:此易耳,但值每月三五,于慈仁寺书摊候之,必相见矣。如其言,果然。庙市赁僧廊地鬻故书,
北京为明清两代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明代呈现“海内舟车辐辏,筐篚走趋,巨贾所携,故家之蓄,错出其间,故特盛于他处”[1]的繁荣景象,足见北京在明代就是全国的书业中心之一。在此基础上,清代北京图书市场又有新的发展,“九城之肆收九城之书,厂肆收九城之
3月1日,2025年“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盛大开市,氤氲着墨香的报国寺文化园化身为时空折叠的藏书楼,以每周展卷的姿态唤醒沉睡的典籍。明末清初小说家丁耀亢常约友人在此赏景,文坛巨擘王士祯曾在这豪掷千金收藏古书,清初寄寓寺内的顾炎武在这里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