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从洲: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后
一九三六年秋,当蒋介石倒行逆施,积极布置进攻红军之际,一天,在西安新城绥靖公署杨虎城的住处,杨先生和我谈话,曾谈到十七路军的处境问题。他说:“民国初年,袁世凯以剿办白朗(一称白狼)为名,派陆建章率北洋军入陕。结果,对白朗没有怎么样,却把张凤翽赶下台去,消灭了张
一九三六年秋,当蒋介石倒行逆施,积极布置进攻红军之际,一天,在西安新城绥靖公署杨虎城的住处,杨先生和我谈话,曾谈到十七路军的处境问题。他说:“民国初年,袁世凯以剿办白朗(一称白狼)为名,派陆建章率北洋军入陕。结果,对白朗没有怎么样,却把张凤翽赶下台去,消灭了张
1981年,孙飞虎因在电影《西安事变》中饰演蒋介石而一夜成名。影片在台湾上映后引发轰动,全岛电影院争相放映,观众热捧。蒋经国观影后虽未多言,仅报以一笑,却含蓄认可了孙飞虎的表演形神兼备。
西安事变发生之前,陕北是很悲观的,教员当时有这样一个看法,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陕北高层最后可能都要被抓进监狱里。原话是“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这话并非夸大之词。
随着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人数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给观众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和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双向选择的原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讲解员。
1961年12月12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一场意义非凡的宴会正在这里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宴会的主题是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出席者有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旧部袍泽、亲友,还有众多在那段历史中有着深刻印记的重要人物。
1936年12月7日,心情异常沉重的张学良带着卫队,从西安驻地,驱车前往位于临潼的华清池。在正式发动兵谏之前,张学良还想再跟老蒋聊一聊,希望能说服老蒋放弃剿共,转而联共抗日。
张学良去世19年后,子女打开保险箱惊现6亿美元美国捐赠书!爱国将领为何"背叛"故土? 2001年张学良离世时,谁都没发现他藏在纽约律所的遗嘱。直到2010年儿子张闾凡颤抖着打开保险箱,6亿美元捐赠哥伦比亚大学的秘密才被揭开。这位经历西安事变、半生软禁的百岁老人
4月3日,西安事变纪念馆开展“赓续红色血脉·海棠花下缅英烈”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自6所小学的200余名师生代表通过默哀、献花、寄语、诗歌朗诵、参观等方式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西安事变纪念馆为6所学校授予“西安事变纪念馆志愿者服务基地”
为重温红色经典,重走先烈之路,4月2日,乙巳清明前夕,中共西咸彬州商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李宏,副会长、陕西国网华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信,党员、秘书长张强,商会妇联副主席王苗,融媒体中心主任秦选红、副主任张龙飞一行来到建国路69号,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将军执行蒋介石“绝不抵抗”的命令,丢掉东北三省,退入关内。东北沦陷以后,数十万军民背井离乡,多年来的流亡生活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抗日复土愿望。蒋介石为了实现其既消灭红军又消灭东北军的阴谋,把东北军调到陕
2000年,夏威夷的一张合影,定格了张学良与赵一荻携手共度晚年的温馨瞬间。这张照片,不仅是他们个人情感的见证,更是中国近代史一段波澜壮阔历程的缩影。在这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以及两人在历史洪流中不屈不挠的坚守。
白凤翔,出身绿林,1928年由东北军收编任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独立骑兵第六旅旅长、骑兵第六师师长,1935年率部参加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中指挥了临潼扣蒋这一重大行动。
1979年,83岁的王玉瓒,在报纸上看到孙铭九,自称“西安事变捉蒋第一人”,当即怒火中烧。
抗战时期出生的孙飞虎,是个地道的上海人,在上海出生,在上海上中学。1960年孙飞虎高中毕业,正巧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上海戏剧学院)在内招学生,凭借不错的气质和外形条件,孙飞虎被内招入校,又在上海上了大学。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踏入天津南开学校的校门,彼时的中华大地,正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目睹国家的贫弱与民众的疾苦,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在南开,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积极投身各种进步活动,以出色的才学与领导能力,成为师生眼中的佼佼者。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一直都是只要蒋承诺联共抗日,还是拥护他继续做领袖的。但杨虎城的态度却不一样,他是坚决主张杀了蒋介石的,所以在事发后就已经埋下了旧恨。后来在南京军事法庭上,张学良一直强调他是事变的发起者,但实际上杨虎城才是事变的主谋。
西安事变前后,周恩来的行踪始终是个谜,尤其事变当天周恩来的行踪更是一片空白。鉴于周恩来在和平解决事变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寻常,因此特对他在事变当天行踪作一深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