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TIL疗法首次人体试验完成,结直肠癌完全缓解超2年!
过去十年,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轴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策略,彻底改写了众多实体瘤的治疗格局。然而,胃肠道肿瘤患者却难以从中获得显著益处,尤其是IV期结直肠癌,至今仍被视为近乎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因此,如何拓宽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破解现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
过去十年,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轴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策略,彻底改写了众多实体瘤的治疗格局。然而,胃肠道肿瘤患者却难以从中获得显著益处,尤其是IV期结直肠癌,至今仍被视为近乎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因此,如何拓宽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破解现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
DExD-盒解旋酶21(DDX21)是一种与RNA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其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DDX21在结直肠癌(CRC)转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近日,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牵头修订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25版)》正式发布,该共识在2022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疗。
肿瘤播散至腹膜表面(即腹膜转移癌)在结直肠癌中较为常见,且与患者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这一过程常导致恶性肠梗阻、体重减轻、泌尿系梗阻和腹水,给患者及照护者带来极大痛苦。与其他转移部位不同,腹膜转移常伴随临床症状,导致化疗中断及反复住院。
过去,我们常听说结直肠癌(包括大肠癌和直肠癌)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似乎离年轻人很远。但令人警觉的是,过去二十年里,全球不少国家中,50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中招?科学家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4月29日,徐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Competitive binding between DDX21 and SIRT7 enhances NAT10-mediated ac4C modifi
DDX21 在体内促进结直肠癌转移和血管生成为了进一步明确 DDX21 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皮下异种移植瘤。DDX21 敲低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 sh-DDX21 注射的皮下异种移植瘤血管侵袭减少。接下来,研究人员采
关键要点:一种由有害大肠杆菌菌株产生的名为大肠杆菌素的毒素可能会导致人类 DNA 突变,从而增加年轻人和中年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大多数接触大肠杆菌菌株的情况发生在人生命的前 10 年。抗生素和不良饮食可能会促进这种有害细菌的繁殖。
癌症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攻克方向,自然杀伤(NK)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备受关注。NK细胞无需预先激活,就能识别并裂解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极具潜力。尤其是异体NK细胞能有效治疗白血病患者,且相比自体T细胞疗法,具有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可能增加结直肠癌(CRC)的风险。然而,这一关联的强度和一致性仍存在争议。为此,一项最新的荟萃分析综合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前瞻性研究数据,试图量化红肉、加工肉及总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 2025)上,多项结直肠癌研究成果发布,为该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张剑威教授在2025 POST-ASCO GI暨第二届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论坛上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
在2025 POST-ASCO GI暨第二届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论坛召开之际,《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在大会现场深度对话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作为中国结直肠癌研究领域的领军者,邓艳红教授团队两项入选ASCO GI的突破性研究揭示了BRAF突变
原创 转网 转化医学网【导读】转移是结直肠癌(CRC)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4月15日,徐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
AK119是由康方生物研发的一款CD73抗体。该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重作用机制,不仅能有效抑制CD73活性、减少腺苷产生,还能刺激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活化。CD73是一种由54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核苷酸酶,其异常激活的腺苷代谢通路与肿瘤的免疫逃逸、肿瘤生长及转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居首位的癌种;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 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 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结直肠癌是全人群(男女合计)和男性中发病顺位位列
4月21日,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肺癌、结直肠癌专题访谈在京举办。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顾艳宏、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薛建新与中国健康知
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感染风险低等优点,但是结直肠癌手术方式操作范围广、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气腹环境且涉及神经支配多且复杂,因此患者术后长伴随严重的疼痛。
4月22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武汉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THBS2-producing matrix CAFs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and li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而在我国,形势更为严峻—— 发病率直逼恶性肿瘤榜单亚军,死亡率也高居第四,且发病数据仍在不断攀升,让无数家庭笼罩在阴霾之下!但医学探索永不停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CAR-T 细胞疗法、癌症疫苗等尖端技术相继 “破土而出”,一场
肿瘤标志物是临床肿瘤早筛和诊断的一组重要指标,在癌症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待定的标志物,也是临床判定的标准。通过IHC技术可视化结果并结合相关影像学可更好判定肿瘤阶段及性质,方便医生精确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