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故事:两个稻穗头
好种胜过宝贝。张又谷赶紧奔过去,只见两个稻穗头重墩墩;着根清秀,绷硬有力,金黄澄亮,粒粒饱满。细细一数,一穗有二百六十四粒稻谷,另外一穗有三百三十六粒。真巧,有六百粒哩!
好种胜过宝贝。张又谷赶紧奔过去,只见两个稻穗头重墩墩;着根清秀,绷硬有力,金黄澄亮,粒粒饱满。细细一数,一穗有二百六十四粒稻谷,另外一穗有三百三十六粒。真巧,有六百粒哩!
田梁大队丘陵起伏,一条小河在田家村前分为两股,一向左,一拐右,蜿蜒到梁家村后又合为一股,奔腾而去。两水之间,有块台洲,拥有肥田近五百亩,人称“腰方塂”。
老贫农晁应之一家的血泪史就是郭庄贫下中农的一个写照。解放前,他终年在地主家打长工,起早摸黑,挨打受骂,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一九四七年他不愿再受地主的凌辱,愤恨地走出了地主的家门。
县委召开的“农业学大寨、实现远景规划”大会临近结束,县委书记宣布由全县有名的松湾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大忠介绍关于治水改土的经验。顿时全场轰动,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一九六三年一开春,农业生产新高潮就像春江潮涨,急急涌来。福建省龙海县莲花公社黎明大队党总支书记黄海澄,从省里开罢农业群英会,急匆匆地赶路回来了。
南堡地处天目山麓,分水江畔,傍山依水。“七·五”洪水之后,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墟和溪滩。而今的新南堡,人民斗志昂扬,土地连片,渠道纵横,这壮丽的图画是英雄的南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着一双手描绘出来的。
乡亲们热烈欢迎她们胜利归来。党支部书记东山伯高声说:“你们回来得正是时候。队里刚制订了农业学大寨的新规划,准备过了春节,兵分几路,进山开荒。铁姑娘们,可要打个头阵啊!”
户县庞光公社化中大队,位于秦岭北麓的将军山下。解放前,这里是一个“枣刺连成片,乱石堆成滩,十种九不收,四季度荒年”的穷山坡。解放后,化中贫下中农紧跟毛主席干社会主义,走上了农业集体化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