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转型升级(1):硚口“数”造新未来,传统产业向新而生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传统产业突围的核心引擎。硚口区作为武汉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坐拥汉正街百年商脉与雄厚产业根基,却也面临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滞后、科技赋能不足等现实困境。如何以数字与科技双轮驱动,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传统产业突围的核心引擎。硚口区作为武汉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坐拥汉正街百年商脉与雄厚产业根基,却也面临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滞后、科技赋能不足等现实困境。如何以数字与科技双轮驱动,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为全面落实省、市、区关于汉正街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纵深推进治理转型、城市转型、产业转型重点工作,汉正街道于4月12日上午召开“治理转型工作誓师大会”。会议由硚口区副区长朱红兵主持,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汉正街转型协调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姚碧波同志出席并讲话。区政
4月9日上午9时,硚口区汉正街道组织执法人员和拆违工人,对辖区安徽幼儿园门口通道、药邦大巷附5号和附6号、六水街20号共四处约150平方米的违规搭建进行了依法拆除,打响2025年街道治理转型“第一枪”。
为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得以代代相传,汉正街道各基层团组织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抗战精神”第四十届“革命传统教育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近日,在硚口区投资促进大会上,华中区域首家自主制造的单人单座载人飞行器SWone惊艳亮相,让人印象深刻。这场招商盛宴的背后,是硚口区锚定低空经济的雄心:从医疗急救到商贸物流,一座“空中硚口”正加速成形。
1983年4月9日,为抢救一名落水妇女英勇牺牲。同年被中共武汉市委追认为中共党员,被省公安厅追记个人一等功,1983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4月1日下午,来自武汉汉正街的创业小伙陈曌坐在自己的书法工作室的前院里,品着茶、看着书、感受着春日阳光的温暖。在他的眼神中,已经完全看不到用7年时间和家人一起拼命还完2000万元债务的疲惫感。
“我们武汉的方言有着很美的韵律,这里头是很有东西可以讲的,甚至用武汉话的韵调喊的号子都是很好听的。”3月29日下午,由武汉市文联和长江日报社主办的“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在长江演播中心开讲。年过八旬的武汉市文联名誉委员、著名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拄
2016年3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分步骤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切有偿服务活动(简称“停偿”),涉及房地产租赁、农副业生产、招接待、医疗、科研、幼儿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体育、通信、人才培训、基建营房工程
3月28日,记者从2025年度硚口投资促进大会获悉,硚口区将于今年上半年开通汉正街至汉口北、汉川服装产业园两大“空中物流走廊”。
在武汉汉正街,有一位31岁的小伙陈曌,他的故事堪称一部现实版的传奇大片。你能想象吗?一个小小的毛笔,竟能成为改写家族命运的“魔法棒”,帮父母偿还2000万巨债,陈曌做到了!
最近,“小伙靠书法帮父母还清 2000 万巨债” 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练习书法基本是为了陶冶情操,没想到竟然可以挣到钱,果然能把兴趣爱好当作职业能挣到钱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走进武汉汉正街,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随身挎着或扛着一根扁担,穿行在熙攘的人流中;拉着满满一板车货,身体微倾,眼盯前方,一路小跑;坐在陈旧的三轮车上,悠闲地吐着一口白色的烟圈——他们是武汉人熟知的“扁担”。
最近武汉人的朋友圈是不是被各种“大动作”刷屏了?别急着划走!今天要说的这三大新政策,可不是普通的“画大饼”,而是真金白银让你出门更快、钱包更鼓、日子更舒坦!从菜市场门口的地铁到手机里能换钱的“碳积分”,再到社区食堂的3元套餐……武汉人这次真的赢麻了!
古铜色肌肉、络腮胡、牛仔帽,搭配六块腹肌,网友惊呼 “中国版史泰龙”。
武汉马拉松赛道横跨“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被称为“最美赛道”。
3月4日,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暨济商城内,周乐喜正在清点新到的一批箱包。正忙着,他接到邵阳老乡、搬运工周乐球的一通电话,得知周乐球受了工伤,正准备和对方打官司。
站在二七滨江的豪宅落地窗前,看着长江两岸的霓虹灯倒映在江面,你绝对想不到——全武汉能全款买下这扇窗景的家庭,居然只有7900户。更恐怖的是,整个武汉资产过亿的家庭仅仅800户,相当于每1.75万人里藏着1个隐形富豪。那些朋友圈里晒保时捷、小红书里秀爱马仕的“土
作为全球服装产业风向标,本届展会以12万平方米展区汇聚13国1175家企业,吸引数十万专业买手共襄盛举,见证中国服装产业强劲发展活力。
古铜色肌肉、络腮胡、牛仔帽,搭配六块腹肌,网友惊呼 “中国版史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