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蹂躏,年仅17岁的革命女英雄,为何能够忍受日寇的百般酷刑?
在舟山烈士陵园,有一座巍然伫立的白玉塑像,每年清明时分,总会有络绎不绝的群众自发前来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瞻仰英雄遗容,会在这座“童稚”的雕塑前放上一束束翠绿的松柏,或者一根根五颜六色的棒棒糖。
在舟山烈士陵园,有一座巍然伫立的白玉塑像,每年清明时分,总会有络绎不绝的群众自发前来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瞻仰英雄遗容,会在这座“童稚”的雕塑前放上一束束翠绿的松柏,或者一根根五颜六色的棒棒糖。
游忠斗,菏泽市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田楼村游王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定菏曹游击大队大队长。1939年10月因汉奸告密,被日伪军包围,激战后,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残酷折磨,游忠斗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后被残忍杀害,时年
1944年,一名15岁的少年被日寇俘虏。当时,有一名日寇军官严厉审问他:你敢和皇军作对,是不怕死吗?没想到少年的回答,却让他们脊背发凉。
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犹如插在侵占华北日军胸中的一把利剑,对敌人威胁极大,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根据地所处的位置越重要,威胁敌人的战略基地和交通要道越大,敌人对于游击战争及其根据地的进攻也将最厉害”(注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人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