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个北大硕士毕业的食堂阿姨,突然觉得这10年鸡娃失去了意义
26岁的黄小艺,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在央媒实习,也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过,可每天被KPI推着走,让她觉得很痛苦。
26岁的黄小艺,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在央媒实习,也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过,可每天被KPI推着走,让她觉得很痛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吉(化名)指出,将个案上升为群体叙事是危险的,但类似事件客观上推动社会破除“职业鄙视链”,正视服务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从行业视角来看,当前团餐行业面临人才结构断层与技能错配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行业需重塑职业荣誉感,借鉴日本“后勤职人”
最近,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的消息频频爆出,很多人吐槽北大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有人带节奏,表示上了好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近日,一则关于“26岁北大研究生毕业当食堂阿姨”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名叫黄女士的北大研究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北大食堂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多元价值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一直坚持客观表达、力求分析不偏不倚。然而,周末因为从不更文,所以往往无法第一时间传递最新信息,还请各位海涵。
说的是,北京大学新闻系研究生黄女士2022年毕业后,毅然选择留校,投身食堂管培生的岗位。
当北大新闻系硕士黄同学系着围裙在食堂窗口打菜的照片全网刷屏时,舆论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痛心疾首"国家白培养你了",也有人力挺"炒菜自由也是自由"。这场争议背后,藏着太多被折叠的真相。
近日,“26岁北大硕士留校当食堂阿姨”的新闻引发热议。26岁的黄同学2022年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毕业后,她留校入职北大餐饮中心,成为一名“食堂阿姨”。虽然大多数网友表示支持黄同学的选择,但不少网友认为,这样做不仅对不起自己的辛苦求学,也是对高等教
近日,北京大学食堂后厨惊现"学术天团"——新闻传播硕士黄女士身着厨师服颠勺的视频火爆全网,哲学系硕士李然切菜时还戴着金丝眼镜,被学生戏称为"哲学切片大师"。这对高学历"厨神组合"让网友直呼:"现在去食堂打饭都要先查文献了吗?"
"北大硕士沦为食堂阿姨?"当这条新闻冲上热搜时,我嗅到了这个时代最吊诡的悖论。在人均985的互联网语境里,有人用学历丈量人生,有人却把文凭叠成纸船。26岁的黄韵斐穿着工服在食堂打饭时,她搅动的何止是盘里的菜?分明是凝固了三十年的职业价值体系。
在北大燕园食堂的熙攘人群中,26岁的黄女士系着浅蓝色围裙,手持汤勺的动作比写论文时还要利落。这位2022届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生,留校当"食堂阿姨"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登上热搜榜首。学生们发现,往日不苟言笑的打菜窗口,如今常能听见"少油少盐更健康"的叮嘱,而他
在多数人看来,这样的人才,可以去高校当老师,也可以考公,或者去互联网大厂,可黄女士北大硕士毕业却甘心当食堂阿姨,引起了热议。有的人就觉得,这位硕士生浪费了自己的学历。
我是读汉语言文学新闻方向的。凡是看到这种新闻,直接过了吧,脑子一定是进水的人才会信。99%都是故意漏了很多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你信了,你就傻了。就像应打尽打一样。谁信谁后悔。所以说,人为何要读书?就为了有个正常的逻辑。不过,如果你真的要学这条路,也不是不可以
清晨五点,北大勺园食堂后厨的灯光准时亮起。26岁的黄小艺扎起马尾,戴上口罩,和工友们一起将200斤土豆搬上操作台。刀起刀落间,案板上的土豆丝逐渐堆成小山——这位北大新闻传播硕士的工牌上还沾着昨天的油渍,但她的眼神比两年前坐在央视演播厅实习时更亮。
最近网上有个事闹得沸沸扬扬——北大毕业的硕士生黄女士,没去写字楼当白领,反而留在学校食堂当起了“打饭阿姨”。这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开锅了!不少网友直呼:“现在学霸都卷到后厨了?”毕竟在大家印象里,北大硕士这种“天花板学历”,怎么着也得去搞科研、进大厂,或者当
今天的热搜,让所有家长血压飙升——“北大新闻系硕士,留校当食堂阿姨”。
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健康传播专业的硕士,放弃互联网大厂的高薪offer,选择在北大食堂当一名“打菜阿姨”,月薪仅5000元,却直言“这是最开心的日子”。
有人讲,当人们将“北大硕士”与“食堂阿姨”标签粗暴对立时,或许恰恰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赋予人选择自由的底气,是打破社会规训的钥匙。
乍看这样的故事主线,再加上“北大硕士”和“食堂阿姨”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在脑海升起问号和感叹号。不少人粗看新闻后,大为不解,进而发出种种喟叹。其实仔细阅读报道,或许就能报以理解。
2022年夏天,当26岁的黄女士身穿印有"北大餐饮"字样的工作服,站在农园食堂窗口为学生打饭时,许多人的目光中带着惊讶。这位刚刚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专业毕业的硕士,没有选择进入媒体或科研机构,而是留校成了一名普通的食堂员工。两年来,她被学生们亲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