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芒种节气读李劼人,见证文学种子的中法漂流
“芒种忙种,不负韶华。”6月5日芒种时节,由读者报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第二季)“读者文艺”书友会系列活动之—“从菱窠到蒙彼利埃:文学种子的中法漂流”在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成功举办。
“芒种忙种,不负韶华。”6月5日芒种时节,由读者报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第二季)“读者文艺”书友会系列活动之—“从菱窠到蒙彼利埃:文学种子的中法漂流”在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成功举办。
锦水不仅是成都人的母亲河,更是天府文脉的连接线,苏轼和李劼人,分别牵着两头,构建了一条清晰度极高的文化传承线。5月21日,在成都市东周社艺文美空间内,上演了一场精彩对话,探讨这两位蜀地不同时代的文豪故事。本次活动以“从苏东坡到李劼人——锦水文脉深长”为主题,邀
从时间线上来说,苏东坡和李劼人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二者如何发生关联?这一点,要从两人兼具的“人民性”“家国情怀”说起。
对文学青年来说,李劼人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作家。熟悉在于,他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已然是经典之作;陌生在于,许多人并没有读过李劼人的其他著作,在阅读普及上,他明显不如张爱玲、沈从文等同期名家出圈。
培训伊始,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谢老师将李劼人先生生平事迹与公园五个主题场景有机结合,对讲解稿分段进行详细示范讲解,她特别强调:“实地讲解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学员认真聆听,不时模仿老师的语气、手势,尝试将讲解内容转化为自身表达方式,逐步将历史背景与公园设
▲“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盛。”这句古语正是出自成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分类总集——南宋袁说友主持编纂的《成都文类》的序言。此篇序言也辑录在《〈成都旧志丛书》提要汇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