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记》共读回顾:波伏瓦的青春仍有回响
本次活动特地请来《青春手记》责编缪老师在群内定期做分享。缪老师分享的内容非常精彩,她提到了自己对《青春手记》感受最强烈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真实、热烈和严苛
本次活动特地请来《青春手记》责编缪老师在群内定期做分享。缪老师分享的内容非常精彩,她提到了自己对《青春手记》感受最强烈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真实、热烈和严苛
首先是波伏瓦与母亲的关系,可以用“逃离”与“和解”这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她的母亲弗朗索瓦兹·德·波伏瓦出生于凡尔登的一个虔诚又富裕的资产阶级大家庭。她长相出众,精通音乐,声音也非常甜美,在那个年代可以找到一个殷实的家庭进行联姻。但当时她爱上了她的表兄夏尔·尚皮涅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
《青春手记》是波伏瓦1926年至1930年间的私人记录,包括日记、笔记、摘抄、信件底稿、生活和学习计划等,共分7卷,其中第1卷遗失,现存2-7卷
会变成一束鲜花,一颗流星,一个愿望;会变成一个誓言,一句祝福。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法国20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于1949年出版了享誉世界的《第二性》。这部著作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1954年,她凭借《名士风流》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近日,专注于发掘被忽视艺术家的伦敦Amar画廊正在举办一场个展,展出的作品来自法国现代画家埃莱娜·德·波伏瓦(Hélène de Beauvoir,1910—2001)。这位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