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濡阳春禊”上巳雅集活动在白洋淀畔举行
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安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海燕,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关仁山,书法家、潘龄皋后人潘奎、陈兆麟,著名书画家朱志齐,天津画院原党委书记、天津师大艺术顾问陈英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王瑞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沈鹏,中国书法家
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安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海燕,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关仁山,书法家、潘龄皋后人潘奎、陈兆麟,著名书画家朱志齐,天津画院原党委书记、天津师大艺术顾问陈英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王瑞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沈鹏,中国书法家
4月初的雄安新区春风明媚,白洋淀上波光粼粼,商务服务中心建筑群巍然矗立,“金芦苇”状的中化大厦气势如虹……自设立消息发布以来,雄安新区从一张图到一座城,已成长为一座北风南韵、活力迸发的魅力之城。
3月30日,第176期文汇讲堂“文明共生互鉴下的全球南方”系列第一讲《21世纪全球南方与其未来》在上海报业大厦43楼融媒空间成功举办,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三大洲社会研究所主任维杰·普拉沙德、同济大学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石之瑜三位嘉宾重磅开讲,上海国际问题
4月初的雄安新区春风明媚,白洋淀上波光粼粼,商务服务中心建筑群巍然矗立,“金芦苇”状的中化大厦气势如虹……自设立消息发布以来,雄安新区从一张图到一座城,已成长为一座北风南韵、活力迸发的魅力之城。
3月25日,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旁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白洋淀水质监测数据。监测人员正戴着VR眼镜进行水质监测。
总有一种力量牵引梦想不断生长,总有一群人延续梦想不断探索。2017—2025年,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这座承担着国家千年大计重大历史使命的未
3月25日,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旁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白洋淀水质监测数据。监测人员正戴着VR眼镜进行水质监测。
从千年秀林的萌发新绿,到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的“零碳大厦”,春日里的河北雄安新区,“绿”意随处可见。在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现代化新城,绿是一种颜色,也是发展理念。
当第一缕晨光撞碎白洋淀的涟漪,钢筋在焊花中舒展筋骨,脚手架攀着朝霞生长。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20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030万平方米,4806栋楼宇拔地而起。
总有一种力量牵引梦想不断生长,总有一群人延续梦想不断探索,2017-2025,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这座承担着国家千年大计重大历史使命的未来之
当第一缕晨光撞碎白洋淀的涟漪,钢筋在焊花中舒展筋骨,脚手架攀着朝霞生长。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20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030万平方米,4806栋楼宇拔地而起。
当第一缕晨光撞碎白洋淀的涟漪,钢筋在焊花中舒展筋骨,脚手架攀着朝霞生长。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20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030万平方米,4806栋楼宇拔地而起。
一栋栋楼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一个个创新故事如竞发的草木活力满满,一座座塔吊宛若“工笔”旋转挥舞,一位位“新雄安人”如春燕啄新泥般逐梦筑梦,一张张笑脸似春风里的花朵洋溢着舒心与幸福……
206种、237种、248种、260种、276种、292种、295种……每隔一段时间,白洋淀野生鸟类家族就会“刷新”,为“鸟类天堂”再添生动注脚。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野生鸟类从206种一路攀升至目前295种,勾勒出一条上扬曲线。这背后,白洋淀上“拍鸟人”功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就到了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已经建设了整整八年。随着画卷徐徐铺展,城市雏形全面显现。
在中国的城市进化中,雄安新区的建设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不仅承担着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重任,还肩负着试探性发展的责任。
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春暖大淀 诗赋雄安”诗歌诵读活动在白洋淀畔的林莽诗画工作室举行。活动通过全网直播,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著名诗人林莽、蓝野以及50余名文学、诵读爱好者齐聚一堂,以诗为媒,共绘雄安新区的未来文化图景。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以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为抓手,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全国三八红旗手黄佳音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领团队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保事业贡献巾帼力量。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引擎作用持续增强,占全国经济增量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