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海南后写给儿子的信:人穷困时,打死不碰这三样
九百年前的那个盛夏,五十八岁的苏东坡在儋州茅檐下给儿子写下家书时,定然听见了天地间最清澈的觉醒之音:困顿不是深渊,而是映照心性的明镜,照见哪些该执着坚守,哪些该断然远离。
九百年前的那个盛夏,五十八岁的苏东坡在儋州茅檐下给儿子写下家书时,定然听见了天地间最清澈的觉醒之音:困顿不是深渊,而是映照心性的明镜,照见哪些该执着坚守,哪些该断然远离。
1079年的汴京城飘着冬雨,御史台的柏树上凝着冰晶。牢狱中的苏轼蜷缩在稻草堆里,听着檐角铁马叮当,嘴角忽然泛起苦笑。他想起自己曾在这座城市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没想到一语成谶。这个"乌台诗案"的至暗时刻,却意外开启了中国文化史上最通透的生命样
1083年,苏轼从“乌台诗案”中侥幸生还,被贬黄州,人生跌落谷底。此时,他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了,带来了诸多喜悦,为此他提笔写下了《洗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