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特别报道:江苏推出“家门口看大展” ,“小粉炉”领跑国宝来“敲门”
“一直想去南京博物院一睹‘小粉炉’真容,没想到在家门口看到了”“粉粉嫩嫩,仙气飘飘,颜值真高”“果真‘乾隆也有少女心’”……在“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苏州站现场,无数观众为一睹南京博物院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风采,在展厅前排起了长队。近日,《人民日报》
“一直想去南京博物院一睹‘小粉炉’真容,没想到在家门口看到了”“粉粉嫩嫩,仙气飘飘,颜值真高”“果真‘乾隆也有少女心’”……在“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苏州站现场,无数观众为一睹南京博物院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风采,在展厅前排起了长队。近日,《人民日报》
河南洛阳博物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许多年轻女性身着汉服,与朋友一起去见洛阳“姐妹花”。这对“姐妹花”是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头梳双髻、饰以花钿、颊点朱砂、并肩而立,甚是可爱。
河南洛阳博物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许多年轻女性身着汉服,与朋友一起去见洛阳“姐妹花”。这对“姐妹花”是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头梳双髻、饰以花钿、颊点朱砂、并肩而立,甚是可爱。
周末,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居民胡芳约朋友到苏州湾博物馆参观。这里是“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第十站,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的21件国宝文物来“敲门”。
革命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总则增加规定:“对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等有关的文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
革命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总则增加规定:“对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等有关的文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
革命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总则增加规定:“对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等有关的文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
图①: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西部机场博物馆内,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在珍宝馆展出。曹 欣摄(人民视觉)图②: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在清除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上的附着物。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摄
盖炉为粉红色,整器采用芙蓉石打造,通体布满长短不一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朴敦厚,雕琢精细,腹部雕饰对称的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有四条小蟠螭。
江、河、湖、海,水为脉,文为魂。江苏,在源远水脉中涤新耀目,在浩瀚文脉中千年流芳。器物无声,观其有魂,物,是水韵江苏的精神承载,也是苏韵流芳的历史见证,从“数字”中“见物”,让文物“活”起来。
无锡博物院新展吸粉无数,“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由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及无锡博物院的二十余件珍贵文物组队。无锡博物院成了网红之地,据说开始的时候,排队观展需要两小时。排队的人员虽然以年轻人为主,但是也有很多中老年观众。
3 月 15 日至 27 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 镇江站盛大启幕。此次展览,南京博物院顶流文物 “小粉炉” 携众多 “国宝顶流” 齐聚镇江博物馆,20 余件来自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及镇江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跨越时空,与市民亲密接触
3月22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特展迎来观展高峰,单日观展人次首次突破2万大关。央视《新闻联播》以“各地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 满足公众参观需求”为标题报道观展情况。
正在镇江市博物馆举办的“家门口看大展”活动,汇聚了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的30余件珍贵文物。顶级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集体“出游”,让公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大展。展品中,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尤为引人瞩目。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色彩,它被亲切地称为“小粉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