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里抱着“烤鸭”的辽代文物您见过吗?
历经近半年闭馆改造,通州区博物馆5月13日焕新亮相,游客无需预约即可参观。189件展出文物中,有100多件是首次亮相。比如,第二展厅的辽三彩人物俑造型很有意思,人俑身着绿釉长袍,发髻高高盘起,但手里捧着的物件,特别像一只烤鸭。
历经近半年闭馆改造,通州区博物馆5月13日焕新亮相,游客无需预约即可参观。189件展出文物中,有100多件是首次亮相。比如,第二展厅的辽三彩人物俑造型很有意思,人俑身着绿釉长袍,发髻高高盘起,但手里捧着的物件,特别像一只烤鸭。
在公元 938 年,中国历史上的辽代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辽太宗耶律德光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 —— 改皇都为上京。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是辽代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宛如一颗投入历史长河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深刻影响了辽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走向。
为了便于文物爱好者探寻,这里按地区分布,整理了山西省11地市主要文保名录,借以启发诸君,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魂魄所在!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塔身上的雕刻,它们不只是装饰,更直接展现了契丹文化如何吸收、改造汉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色,是那个时代文化大融合的直观证据。
在辽朝的政治舞台上,南北面官制堪称神来之笔。契丹贵族主导的北面官体系,堪称契丹传统的坚固堡垒,以 “国制治契丹”,其中北枢密院如同紧握的铁拳,牢牢掌控军事大权;南枢密院则似精密的人事齿轮,有条不紊地管理着人事事务 ,二者共同构筑起游牧民族的核心统治框架。而汉人
大辽天庆,乃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 公元1101—1125年)之铸币。在辽代铸币中,其属于最早的名誉品之一。因发现较早,名家考证并得公认最早。如郑家相先生的《辽钱考》中称其“系辽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1120年)之镇库钱也”。
近日,辽宁省博物馆(辽博)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再迈新步,以科技赋能、特色展览和数字化传播为三大引擎,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浪潮下,辽博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成为博物馆行业内的典范。